刀鋒無人機亮相津洽會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5月11日上午,智能化程度全國居首的無人機“刀鋒”在山東東營首次飛上天空,并完成大負載3小時的極限測試飛行。據悉“刀鋒”是由天津市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357研究所歷時5年研制而成的,成為天津首架無人駕駛飛機,也是全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無人機。
“‘刀鋒’是我們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機,這種大負載3小時極限測試的成功有利于加強我們今后無人機在執行實際航拍等任務時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這種試驗飛行與在實驗室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對其一些性能參數進行更準確的判定,有助于我們了解它執行任務的實際效果。”天津市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357研究所主任李云龍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李主任同時指出,“刀鋒”在飛行速度、持續時間、可遙測距離、載重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這給無人機執行任務帶來很大好處。比如在載重量方面,30公斤的載重量可以使無人機乘載更多的東西,比如航拍相機、執行任務的相關設備等。
據了解,“刀鋒”是4米長的明黃色無人機,擁有3000米的飛行高度和3小時的續航能力,該機最大平飛速度250千米/小時。11日上午,在操控人員的指揮下,“刀鋒”首次飛上天空。在整個試飛過程中飛機載荷30公斤的重量,并成功達到了最大平飛速度25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持續了3小時,并通過了自主起飛、降落等基本性能測試,充分考驗了其性能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成功完成了首次大負載3小時極限測試飛行。
據介紹,“刀鋒”搭載的全國最袖珍自動導航儀“ToPilot”和地面站控制系統,全部由8357所自主研發而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通過了低溫等惡劣環境測試的“刀鋒”,在許多性能上可達到軍用標準,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上甚至高于國際同類產品。
“ToPilot”是一個自動駕駛儀,重34克,僅有火柴盒大小,它雖小但是可以“背”下1000個航路點(飛行坐標),在進行轉彎等復雜路線時也能做到靈活自如,并能在飛行中利用其自身的數據記錄器,記下飛行時的速度、姿態等數據,幫助進行事后分析。地面站控制系統,可以進行飛行航路點、飛機參數等各項設置。這樣,通過機身上安裝的無線設備與電腦連接后,“ToPolit”及時傳回的高度、速度、姿態等飛行數據都將在地面站控制系統中精確顯示。系統配置的兩個應急手柄還可讓研發人員在起飛、降落遇到大風等緊急情況下,對無人機進行人工操控。
據悉,未來10天里,“刀鋒”還將進行多次150公里的飛行測試。不久,“刀鋒”將執行首個任務,在空中拍攝第一張照片。
無人機可在許多人力無法達到或極其危險的領域大顯身手,在眾多民用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搭載上專業攝像頭的無人機,可在茫茫大海中進行失事船只的人員搜救,在廣闊森林上空探測火情、在城市上空拍攝圖片等。此外,海岸線巡查、石油管線巡查、海洋污染監測等任務,該無人機也都能勝任。
航天8357研究所創建于1966年,地處天津市區,隸屬于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現有職工420余人,具有很強的科研開發能力,具備先進的科研條件和科技手段。8357研究所在工業控制計算機硬件、軟件、自動化工程、機電一體化設備、防雷技術、計算機網絡工程等方面均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先后獲國家及部級成果獎101項,連續三年獲航空航天工業部具有重大貢獻的研究所稱號。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記者
王鈺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