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福建省對臺農產品貿易繼續大幅增長,一季度,全省對臺農產品貿易進出口6078萬美元,同比增長76.8%,占同期大陸對臺農產品貿易總額的32.5%。其中出口4974萬美元,增長1.1倍;進口1104萬美元,增長7.4%。另據檢驗檢疫部門統計,一季度,從廈門入境的臺灣水果103批、1714噸、貨值12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5%、456%、207%,超過去年全年進口1627噸的總和。
福建省農業廳海峽辦主任陳論生認為,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情況下,福建省對臺農產品貿易繼續呈現出好的趨勢、態勢、形勢,主要有3方面原因:
一是閩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基礎好。借助“五緣”優勢,去年我省新增農業臺資項目82個,合同利用臺資9800萬美元,使得全省累計批辦的農業臺資項目達2094個,合同利用臺資26.2億美元,實際到資15.1億美元,持續居全國第一位。
二是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增強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信心。雖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一季度,我省仍新批臺資農業企業12家,合同利用臺資1855萬美元,實際到資約700萬美元。三是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交流的力度不斷加大、舉措更加有效。在政策支持上,福建省率先出臺了《鼓勵和支持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的暫行規定》;又率先開展兩岸農業合作地方性立法工作,《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已提交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平臺建設上,福建省率先開展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目前漳浦和漳平永福兩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為兩岸農業合作的一大亮點;林博會、茶博會、花博會等重大展會和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等都大大促進了閩臺農業的交流與合作。
編輯:關曉萌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