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更加深刻理解‘和則兩利’”
“融資問題一直是臺商最關心的,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兩會在南京簽署了《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擔任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的程豐原對記者說,“金融危機之下,兩岸加快金融合作的步伐,對臺資企業擺脫困境、推進轉型升級、開拓內銷市場,都將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上海臺商劉順衡說:“金融危機下,我們臺商更加深刻理解了‘和則兩利’的含義。”南京明基醫院副執行長江明洲說:“兩岸‘三通’的加速實現,為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正是臺商大有作為的時候。”
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上,溫家寶總理在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時指出,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兩岸同胞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并進。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評價說:“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的重要助推器,溫家寶提出的重要主張,對臺灣經濟而言就是一顆‘定心丸’。”
兩岸產業對接、企業“強強聯手”近一段時間快速升溫。4月29日,中國移動宣布與臺灣遠傳電信簽署股份認購及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刺激次日臺股創近18年來最大漲幅的重要利好。
在兩會南京會談達成大陸資本進入臺灣的原則共識后,大陸一些企業積極籌備入臺投資;臺灣金融主管部門隨后宣布許可大陸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進入臺灣資本市場,投資者對臺北股市的信心水漲船高。
“兩岸要合力應對危機,要實現合作雙贏,就應該抓緊時間為兩岸經貿‘松綁’。”林顯章說。
盡快破除兩岸經濟合作中存在的諸多制度性障礙,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成為兩岸工商界和學界的共同呼吁。廈門學者唐永紅指出,兩岸合作雙贏、共度時艱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兩岸應加快撤除經貿正常化壁壘,將抵御危機的“合力”發揮到極致。
李必賢說:“我們希望兩岸加快溝通,盡快達成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這對臺商和臺灣經濟都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對大陸也有積極影響。”
來源:新華社 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