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白藥系列產品 |
 |
云南白藥膠囊生產線 |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2008年,在外部環境惡化和內部產能瓶頸的雙重壓力下,云南白藥集團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及中藥材漲價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逆勢而上。2009年云南白藥迎來開門紅,一季度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2億元,實現利潤2.25億元,實現凈利潤1.14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4.54%、49.44%和31.7%。而在200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23億元、凈利潤4.64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均超過40%。2008年12月31日,云南白藥市值達184億元,是同行業中醫藥上市公司東阿阿膠、同仁堂、九芝堂、片仔癀四家企業市值的總和。
“云南白藥”是我國著名民族中藥品牌,云南白藥處方及工藝是國家絕密配方,再加上云南省是“植物王國”,天然藥物品種多,因此,公司在業內具有獨有的優勢。在過去的五年,云南白藥是中國最優秀的中藥企業之一,年銷售收入保持30%的增速,在市場上,云南白藥不僅與美國強生、寶潔、聯合利華、甚至輝瑞、默克這些大型跨國公司同臺競爭,而且由跟隨者崛起為挑戰者。集團黨委書記戚太云告訴記者,“云南白藥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獨特的資源優勢、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超前的戰略眼光。未來幾年,云南白藥還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力爭在三年內銷售收入突破100億。”
白藥戰略:穩中央 突兩翼
有著107年歷史的云南白藥,是云南第一家上市公司,其“云南白藥”的品牌享譽盛名,在過去的五年,在其領導層“穩中央(云南白藥)、突兩翼(云南白藥膏、云南白藥創可貼、藥妝產品、云南白藥牙膏等)”的戰略部署下,這個百年品牌正從傳統中藥企業向著綜合型現代醫藥企業快速邁進。
云南白藥“穩中央、突兩翼”的工作方針,徹底改變了過去“一支獨秀”的經營局面,產品族群的開發形成“多點支撐”,不僅使云南白藥主產品實現快速增長,以快銷品為主線的健康護理用品短短三、四年就從面世試銷上升至年銷售回款沖過5個億,集團優質中藥材產品、普藥系列產品也從市場上的名不經傳實現快速增長。
2008年,云南白藥七大產品銷售超億元,云南白藥牙膏拔得頭籌,銷售超過5億,白藥膠囊和白藥膏銷售過3億,白藥散劑、白藥氣霧劑和白藥創可貼等三個產品銷售過2億,其中白藥膏、白藥創可貼和牙膏收入增幅都超過40%。
“邦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占據了中國小創傷護理市場的半壁江山,成了“創可貼”的代名詞。“邦迪”只是一塊膠布,膠布不能消毒殺菌、不能促進傷口愈合,云南白藥找到抗衡邦迪的機會:為“膠布加點白藥”,這才是真正的“創可貼”。2001年,云南白藥委托拜爾斯道夫(常州)有限公司生產創可貼,將云南白藥在外傷治療上的優勢和拜爾斯多夫材料科學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競爭策略,使白藥創可貼迅速完成市場導入。2008年初,云南白藥創可貼所占市場份額實現反超,邦迪似乎在中國市場大勢已去。經過7年的努力,云南白藥終于拿下中國創可貼市場“老大”寶座,邦迪壟斷中國創可貼市場的歷史就此被改寫。
2004年,云南白藥集團推出以“防治牙齦出血”為主要訴求點的白藥牙膏,將企業自身的優勢和消費者的潛在需求相結合,由于白藥的止血、組織修復、活血化淤等功能被消費者廣泛認同,再加上我國80%的消費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齦出血的情況,使這支高達22元的牙膏迅速被市場接受,盡管當時市場上鮮有售價超過10元的牙膏,2005年云南白藥牙膏的銷售額就達到了8000萬元。2008年,這款產品銷售超過5億元,居牙膏品牌的第5位。
2008年公司推出了“云南白藥急救包”、健康類個人護理產品“理膚套裝”、千草堂“滇橄欖含片”等產品,2009年又推出了“云南白藥痔瘡膏”。公司把目光瞄準了具有藥用功效的化妝品如面膜,適用于北方干燥氣候的沐浴露等。“含藥的個人護理品使我們的強項,因為只有專業化的制藥企業,才具備在治療型和功能型產品上的制勝優勢。”集團董事長王明輝宣稱。這些新產品的推出豐富了白藥的產品線,使藥品“核心”盈利固定的同時,保證突破的“兩翼”仍有多個增長點。
白藥戰略:以全球應對中國、以強制強
所謂的“以強制強”,在云南白藥就是“不止局限于本土資源,而是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可以借用的資源,并結合自身優勢,與其融合共生,以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造就全新的競爭優勢。”2001年,云南白藥與德國拜爾斯多夫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白藥創可貼。拜爾斯多夫公司擁有上百年歷史,在皮膚護理、傷口護理、技術繃帶和粘性貼等方面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2005年8月,云南白藥與愛爾蘭Alltracel制藥公司合作開發新型止血產品。Alltracel制藥公司在傷口護理、口腔護理和冠狀疾病衛生市場,具有世界領先技術優勢。2006年開始,首批產品以“云南白藥”品牌在中國市場進行銷售。不僅是白藥創可貼,云南白藥在整個產業領域整合全球資源,云南白藥與美國3M、愛爾蘭Alltracel、德國拜爾斯多夫、日本、臺灣等眾多頂級巨頭進行合作,白藥創可貼,白藥膏、面模均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品牌。2008年,云南白藥共有28件商標在海外獲準注冊,海外注冊總數達87件。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曾經將云南白藥作為自己“以全球應對全球”戰略的一個經典案例加以研究。他說:“云南白藥的戰略,可謂是‘新洋務戰略’在國內市場競爭中應用的一個典范。‘新洋務戰略’并非僅局限于全球收購參股一途,其核心在于整合全球資源,以強制強。不是局限于本土資源,而是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可以借用的資源,并結合自身優勢,與其融合共生,以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造就全新的競爭優勢。”
白藥戰略:募集資本節約成本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四季度,云南白藥成功以每股27.87元的高價向平安壽險定向增發5000萬A股,募集資金達到13.9億元。“我們定向增發后總股份只擴大了10%,公司凈資產卻增加了近1倍。”云南白藥集團總經理尹品耀說。云南白藥向平安壽險成功定向增發,標志著云南白藥的增長方式開始更新和轉變。一直以來,云南白藥走的就是“輕資產、自產品充分發育、技術創新帶動市場開發”的發展路線,這種內生性的增長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對云南白藥的需求,“我們需要通過資本運作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次成功定向增發是云南白藥進行資本運營的一個良好開端。”尹品耀說。
此次定向募集資金10.9億元擬用于投資云南白藥整體搬遷項目,3億元則用于對云南白藥子公司云南省醫藥有限公司的增資。這將解決云南白藥目前產能瓶頸的問題,也將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及控制能力。此次擬遷建的新廠區占地面積約數千畝,將引進德國等國家最先進的制藥裝備,提升云南白藥自動化控制水平和生產效率。“我們算了一下,在危機過程中建設新廠區,大概可以節約上億元資金。”尹品耀說。
白藥戰略:營銷創新 決勝終端
學術推廣部與終端運營部是云南白藥市場營銷組織架構中兩個重要部門。云南白藥總經理尹品耀透露,從去年以來,云南白藥新增營銷人員1000多名,使銷售人員總數保持在7000人左右,并加大了市場開拓費用投入,扎扎實實做好醫院、零售藥店這樣一些終端銷售工作,使產品銷售終端延伸到縣級市場,從而拉動終端的消費。
目前,云南白藥醫藥流通業務已經占據云南省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地位穩固。隨著新一輪醫療改革的逐步到位,公司在云南省醫院分銷市場的龍頭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公司的醫藥零售業務云南白藥大藥房的競爭能力也將逐步增強。
在金融危機面前,戚太云說企業的感受就是“從分飯吃變成了搶飯吃”。可是云南白藥將零售終端建設作為營銷核心的戰略收到了奇效,金融危機不但沒有影響到產品的銷售,而且銷售量繼續穩步提升,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白藥戰略:以變制變走出國門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由于整個中國醫藥行業集中度與集約化程度比較低,行業競爭在金融危機面前顯得更為激烈,加之公司的供應商及客戶一年來均不同程度受到本次危機的影響,從而對公司經營產生間接的負面影響。金融危機對白藥總體經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海外銷售明顯減少,消費購買能力下降,新產品推廣難度增大,部分客戶受資金問題影響付款等問題。
集團黨委書記戚太云說:“面對危機,云南白藥的領導班子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力求“以變制變”,公司及時調整對海外市場的大力拓展政策。”目前,云南白藥產品出口十多個國家及地區,隨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往來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老外開始接受中醫藥,及海外居住眾多華人,云南白藥的海外市場潛力巨大。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云南白藥這個中華老字號企業能在海外贏得新的市場空間,同時也對中醫藥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未來三年銷售收入沖擊100億這個目標,戚太云認為有一定壓力,相信在集團各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圍繞“做強主業、做透產業、做精品企業”、“由產品經營型向資本運營型轉變,拓寬融資渠道,實施資本運營”、“開拓海外市場”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能夠實現銷售收入達100億這個目標。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社駐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實習記者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