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留學生專業課教學 |
 |
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接見云南財經大學部分留學生 |
 |
云南財經大學部分留學生合影 |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一所云南省屬財經院校,如何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和國內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培育核心競爭力,特色發展,跨越發展,持續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云南財經大學敢于在挑戰中尋找機遇,把國際化辦學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組織保障,政策導向,經費優先,項目牽引,移植轉化,創新發展,實現了“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有機結合,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最近,記者采訪了云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羅明義。
中國日報記者:請介紹下云南財經大學國際化辦學的一些工作概況
羅明義:1999年,云南財經大學與國外一所大學正式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基礎較差的條件下開始了學校國際化發展的歷程。通過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國際合作與交流事業呈現逐年發展趨勢。特別是在2003年被確定為改革試點單位以后,學校在“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云財精神鼓舞下,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越南、泰國、澳大利亞、印度等近20個國家的40余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特別是加強了與東盟國家高校的交流合作,加速了學校國際化進程,學校積極響應云南省委、省政府關于高等教育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號召,依托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大膽走出國門與歐美、東南亞、南亞、大洋洲等地區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一是招收了大批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和攻讀專業學位,在短短幾年中,學校的留學生形成了語言生、本科生和碩士生三個層次的辦學格局,長期留學生人數迅速發展到近46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學歷生,居全省高校首位,提高了學校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二是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進行本土化改造,三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得到教育部批準,項目涵蓋本科和碩士兩個層次,在校生人數已達到2099人,在省內高校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較高的社會聲譽顯著。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學校國際化辦學工作架構得到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形成了以國際合作交流處為核心,東盟學院和國際工商學院為兩翼的“一處兩院”新格局。為提高國際化教育質量和水平,學校在多年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率先設計和實施了《高校國際化辦學評估指標體系》,得到了省教育廳的認可并在全省高校中推廣。學校還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向省政府申請并得到批準,建設“云南省區域經濟合作國際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3月,云南學校被教育部評定為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院校,成為省內高校中留學生教育的主力軍之一。
中國日報記者:云南財經大學在推進留學生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請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
羅明義:1999年,云南財經大學招收了第一名留學生,當時許多人持懷疑態度,發出了“我們能辦好留學生教育嗎?我們有實力與別的學校競爭嗎?”的疑問。但學校領導敢于打破思想上的藩籬,提出要“三破三立”,即破除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樹立留學生工作大有可為、時不我待的觀念;破除“條件不夠、基礎尚差”的畏難情緒,樹立“不做則已,做則必成,做則必優”的觀念;破除“瞻前顧后,小腳邁步”的思想,樹立大膽創新,勇于跨越式發展的觀念,并不斷做好師生員工的思想動員工作,取得了師生員工的理解和支持,營造了校內良好的發展氛圍。通過不斷創新和實踐,學校的留學生教育取得了突出成績。
學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提出了“以學歷教育為主,全面拉動留學生教育”的工作思路。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實現了留學生工作的三大創新和四大突破。
三大創新:
一是創新留學生招生方式。改變“守株待兔”的做法,大膽走出去,到國外舉辦招生宣傳會,深入到多個國家開展招生活動。
二是創新辦學機構。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東盟學院,使學校的國際化工作具有了一個“放眼世界,面向東南亞、南亞,突出東盟特色”的良好平臺。
三是創新管理模式。為提升教育質量和留學生管理水平,學校制定了完善的留學生管理機制,實行留學生班主任工作制度、晚自習制度、口語輔導員制度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大突破:
一是取得了合作項目的突破。學校勇于打破舊有觀念的束縛,與歐美高校開展了對等學生交換項目。例如與法國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自2007年起開展了“3+1”交換生項目,已接收對方45名學生前來攻讀學位,并派出38名學生到對方攻讀學位。通過交流項目批量接收歐美國家學歷留學生前來攻讀學位,這在省內尚屬首次。與瑞士、德國、韓國等國的高校同類項目的合作也將于近期逐步開展。依托此類交流項目,學校初步建成了一套全英文和雙語授課的國際化特色課程,如《東方管理學》、《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東方商務談判與溝通》、《中國企業變革管理》等,旗幟鮮明地對外宣傳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財經領域的理論成果,受到各國留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二是在漢語推廣模式上取得突破。近年來,國家在全球大力推廣孔子學院,效果顯著,但是由于一些非我方的原因,在某些東南亞國家很難設立孔子學院。學校及時創新工作思路,探索與這些國家的高校共建商務漢語中心,同樣達到了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目的。目前,學校與越南三所高校合作共建的商務漢語中心即將開始運轉,學校還計劃在泰國、緬甸、老撾推廣這一合作模式。與此同時,由學校編寫的《財經中文》對外漢語系列教材即將出版,該套教材結合學校財經特色,使學生在掌握漢語的同時,還學到了商務相關知識,這在國內尚屬首例。
三是在開展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破。學校與云南銅業集團合作,由云銅投資100萬元,在學校設立留學生獎學金,獎勵來自周邊五國品學兼優的留學生。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以中國政府獎學金為主體、兼有云南省政府獎學金、“云銅”專項獎學金和學校留學生獎學金的多層次獎學金體系,吸引了許多優秀留學生前來就讀。
四是在對外政府公務員培訓方面取得突破。學校瞄準政府公務員培訓的市場,在周邊國家公務員培訓項目上取得了突破,已經為緬甸、越南等國培訓近100名政府公務員,受到了派出國政府的高度評價。近期,越南多個省近100名政府公務員又將來校接受長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