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月2日,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后第二天,福建海事局聯合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開展了福建沿海首次防臺空中巡航執法活動。
據了解,6月2日上午8時40分,福建海事局三名執法人員登上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B7106號專業救助直升機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先后經過廈門灣、圍頭灣、泉州灣、湄洲灣和興化灣水域上空,檢查重點水域航路助航設施和涉水水上工程建設對通航環境的影響,巡查海區重點陸島、島島交通碼頭、渡口客運航線安全狀況以及船舶在海灣和港外錨地錨泊情況,利用攝影攝像設備對南北航線船舶流量進行統計取證。
在巡航過程中,福建海事局出動5艘海巡艇在廈門灣和湄洲灣與救助直升機進行了協調配合,測試了直升機與海巡船艇、海岸電臺之間無線電通訊情況。11時10分,救助直升機在完成巡航任務后順利降落,整個巡航執法活動歷時2小時30分鐘,航程約340余海里,飛行高度在150米左右。
自今年3月福建海事局與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簽訂《關于建立海空救助訓練與巡航執法合作機制的協議》以來,雙方不斷探索將海空救助訓練與巡航執法行動有效結合,不斷提升福建沿海巡航執法工作海空一體化程度。
據組織參與這次空中巡視執法的福建海事局通航管理處郭為民副處長介紹,此次空中巡航執法活動是福建海事局將救助直升機運用到沿海船舶防臺工作的首次嘗試,也是福建海事局開展2009年“安全生產月”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通過空中巡航執法,全面、詳細地了解了福建沿海水上通航總體環境,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初步摸清了海港、錨地船舶錨泊情況,掌握了船舶受金融危機影響“拋牢錨”的現狀,對于船舶錨地規劃和防臺期間船舶避風錨地調配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于福建擁有3324公里的海岸線,500平方米的島嶼1546個,陸島渡運、島島渡運是沿海人民群眾的重要出行方式,“兩門”、“兩馬”、“泉金”航線更是兩岸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福建每年都要遭受多個臺風影響,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任務十分艱巨。
記者從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獲悉,在福建省委省政府、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的領導和指導下,福建沿海6個設區市均已成立了市級海上搜救中心,政府統一領導,搜救中心組織、協調和指揮,涉海部門共同參與的省、市、縣三級海上搜救組織體系已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專業救助力量,海事、漁業等政府部門執法力量、軍隊武警、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專群結合、軍民結合的海上搜救聯動格局,建立了福建省海上搜救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在搜救活動中的職責進一步明確,海上突發船舶險情應急反應能力不斷提高。
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主任、福建海事局副局長李偉表示,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兩岸直航的開通以及航運經濟的發展,福建沿海海上搜救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任務更加艱巨。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將進一步修訂完善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和應急事件分級反應工作程序,籌劃制定《福建省海上搜救條例》,將海上搜救應急體系建設向沿海縣(市)級延伸,推動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建立點對點的海上搜救合作機制,有效整合海上搜救應急信息資源,增強搜救成員單位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聯動。
另據記者了解,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福建省海上中心共組織實施海上搜救行動172次,協調專業救助船舶71艘次、海事系統船艇156艘次、武警邊防艦船10艘次、其他社會船舶440艘次、專業救助飛機15架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1809人,人命救助成功率達98.20%,有效救助遇險船舶170艘,船舶救助成功率達84.16%,為穩定福建沿海交通安全形勢做出了積極貢獻,也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贊譽。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