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針對第二代燃料乙醇的生產研究,近幾年中糧、諾維信和中石化三方合作將有重大突破。這是中糧集團生化能源事業部武國慶博士向中國日報記者透露的。
關于這個重大突破指的是哪方面,是技術領域還是第二代生物乙醇邁向工業化生產步伐加快,武博士沒有給出明確答復。他表示:“這些問題還是比較敏感的,涉及到三方的合作關系和具體分工。由于中糧、諾維信和中石化的戰略合作關系,對外發布消息都需要三方統一協調,具體內容和開發目標也屬于企業的機密問題,所以不便回答。”
據悉,今年2月,中石化、中糧以及諾維信達成一項可以優勢互補的合作協議,計劃利用農作物廢料玉米秸稈開發生產第二代燃料乙醇。合作三方目前只達成了一項技術協議,其他細節問題還在談判中。
三方之所以達成合作意向,主要是可以優勢互補。諾維信負責開發將農作物廢料轉化為第二代燃料乙醇所需的轉化工藝和相應的酶制劑,中糧主要負責原料的收集和加工,而中石化則完成制成品與汽油的混合和銷售。三方合作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根據諾維信與麥肯錫公司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到2020年生物燃料行業將有能力為中國替代3100萬噸汽油消費,減排約9000萬噸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這個產業能為中國帶來320億元的國民收入,相當于創造600萬個工作機會。
編輯:鄧京荊 董淼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記者
李享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