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今年是海南省走“生態立省”之路的第十個年頭。“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清澈的萬泉河從海南島中央的五指山上流出,經過野嶺,穿過椰林,淌過玉帶灘,輕撫博鰲鎮,靜靜地奔向南海,見證了海南生態立省的成果。
1999年7月30日,海南省以省人大立法形式通過《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劃分了“三圈一區”,即在海南島東部和南部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主要發展以觀光和度假為主的生態旅游;在環島臺地水土條件較好的區域,主要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將工業項目集中布局在海南島西部區域,將有限的污染控制在局部區域內,將排污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之內。
10年來,省里先后制定并實施了涵蓋森林、大氣、水體、海洋、土地等方面的50多項法規規章,保證了生態省建設有法可依,依法推進。比如,中部山區有典型的熱帶雨林景觀,海南省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也都發源于中部,這里物種多樣,植被豐富,被稱為“海南之肺”。海南省明確中部山區是生態重要功能區,禁止上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只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
海南西部城市昌江黎族自治縣,自2007年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縣以來,采用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在廢棄貧礦回收利用、排放的廢氣回收余熱發電、排放的污水回收制沼氣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08年,全縣工業產值同比增加50%,其中工業增加值80%左右來自循環工業區,污染排放同比減少20%。據估算,到2010年昌江縣萬元GDP能耗將比2005年降低12%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32%。
在海南東部的瓊海市,草地椰林,水清河晏,沒有煙囪,不見廠房。當地老鄉告訴記者,這里沒有什么工業,自然環境好,來這兒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帶動了周邊的酒店、餐飲等相關服務業,拉動了經濟快速增長。
2008年,海南全省74.6%的監測河段、75%的監測湖庫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三大河流水質優良,污染程度遠小于全國七大流域中水質最好的珠江流域。全省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保持良好,絕大部分監測海域水質處于清潔狀態,一、二類海水占到了88.1%。海南的城市清潔水源享有率達9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與高收入國家相當。
“海南未來真正能給中國發展做出貢獻的,不僅是工業和科技,更是保護和發展好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熱帶自然環境和與此適應的產業?!焙D鲜临Y源廳廳長嚴之堯表示,海南的自然景觀和人居條件,對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們吸引力與日俱增,這是海南島的一張新名片。
編輯:寧波 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