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爆炸事故中死傷的‘童工’全部是我們村的‘留守兒童’,要是他們能夠得到父母和家庭全心全意的照看和管教,就不會出這么大的事了!”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楊會村黨支部書記楊佑記嘆息不止。
11月12日8時左右,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雙洋村27組村民謝慶歲組織原料,在楊會村1組楊萬文家中利用小學生在課余時間非法加工爆竹,發生爆炸事故,導致當場死亡1人,受傷13人,其中燒傷面積達90%以上的5人,燒傷面積55%至78%的5人,燒傷面積12%至40%的3人。1名傷者在送往醫院后經搶救無效于12日22時30分死亡。在14名事故受害者中,除1名傷者為61歲的老人外,其余13名均為楊會村植楊小學在讀學生,其中11名女生,2名男生。
事故發生后,警方迅速以非法危險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對犯罪嫌疑人立案,楊萬文于12日下午投案自首;謝慶歲逃跑后,于14日下午被警方抓獲。
13名死傷“童工”全部是“留守兒童”
12日8時左右,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公會鎮楊會村村民楊春風老人正在酣睡,突然一聲“轟”的巨響將他從夢中驚醒。他趕緊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沖出家門口,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大事。他看到隔壁鄰居楊萬文家兩層半的磚混樓房火光沖天,一些村民拿著滅火工具沖進樓房中,一些被全身燒黑、面目全非的小孩被一個個從著火的樓房中抱出來,或者自己慌亂地跑出來,小孩的哭聲、大人們的喊叫聲響成一片。“當時從屋子出來的小孩頭發和衣服全部被燒光了!”
據有關部門初步調查,事故死傷的13名小學生最小的7歲,最大的15歲。兩名犯罪嫌疑人為降低成本謀取暴利,竟然雇用本村小學學生利用上學和放學前后時間,在“黑作坊”無證非法生產爆竹。有的學生為掙點零花錢,甚至凌晨3點就起床做工。
讓人想不到的是,大多數跑到“黑作坊”掙零花錢的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知道孩子去當廉價“童工”。原因是他們的父母都到廣東等地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又管不了小孩,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
楊佑記說,目前楊會村全村有70%的青壯年都在廣東等地打工,小孩留在村上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照顧。由于老人身體狀況和精力等原因,這些留守兒童大都缺乏應有的家庭管理和教育。
據了解,此次“私炮”作坊爆炸事故死傷小孩均是受犯罪嫌疑人哄騙,在缺乏大人管教的情況下,到“黑作坊”打黑工的。主要是給爆竹插引信,每插一卷大海碗大小的爆竹能掙3毛錢,每次工作1-2個小時,約掙1元-2元錢不等。
家長和孩子永遠的傷痛
事發后,賀州市中醫院在第一時間將4名受傷兒童接到了醫院,集中全醫院所有的力量搶救傷者。經搶救無效,一名燒傷面積達99%的女童因傷勢過重不幸身亡。另外3名孩子燒傷面積分別達到25%、55%和65%,都屬于特重度燒傷,其中一名為呼吸道深度燒傷,都生命垂危。
死傷孩子的父母、親屬接到政府和村民的通知,紛紛趕到醫院守候。記者在中醫院外一科見到,孩子們的家屬都默默地坐在病房外走廊的長凳上,他們看起來神情焦慮、沮喪、痛苦。因為被燒傷的孩子們需要與外界隔離治療,他們到醫院看了一次孩子后,就一直沒有與孩子見面。
受傷最重的楊姓男童的父親和兩位姑姑都守候在這里。他的父親告訴記者,與孩子的母親離異,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年老身體有病,去年爺爺光治胃病就花了1萬多元,全家人的吃飯都靠他,所以他被迫離開孩子去廣東打工。“我平時千囑咐孩子不要調皮,不要騙爺爺、奶奶,也叮囑爺爺、奶奶多花點時間管教孩子,但是爺爺、奶奶畢竟年紀大了,自己都顧不過來,根本管不了孩子。”
因為爺爺、奶奶住大屋,孩子獨自一人住隔壁的小屋,孩子做什么老人根本不知道,只是每天給孩子做三餐飯,其他方面沒有精力管。事發當天早上6點多,一個女孩喊孩子一塊上學,估計是去爆竹生產“黑作坊”做工,結果出事了。爆炸后,小孩被搶救出來竟然被燒得臉部腫得很大,老人看得直掉眼淚。
“唉,我是一個農民,上有老、下有小,全靠我一個人養,扔下孩子到外面打工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啊!”孩子的父親說到這里,眼圈全紅了。
“我們出去打工也是為了養家糊口,孩子放在家給老人實在沒辦法!”出了這么大的事,所有的受傷兒童的家長和家屬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和醫院身上,盼望孩子能活下來,治療好燒傷。
說到黑心爆竹作坊的老板,無不咬牙切齒:“這兩個千刀萬剮的畜生,連幾歲小孩也要剝削,相信他們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留守兒童”問題的警鐘又一次敲響
目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約為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4000多萬人。這是一個巨大而缺乏充分自我保護能力和辨別能力的群體,怎么管教和保護他們,成了當前農村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問題是當前農村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問題,作為村支書,我想不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楊佑記無可奈何地說。
楊佑記說,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的情況不知道;老人也沒有精力管小孩;農村小學很多老師不是本村的,下課還要趕回家照顧自己家庭和小孩,無暇管教“留守兒童”;學校村里沒有集體經濟,上面財政給的經費又少,連辦公經費都支付不起,根本無法雇請人看管“留守兒童”;孩子還小,自己又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對他們的管理和教育問題的確很麻煩。“我覺得孩子父母雙方留一個在家,一個去外面打工才比較現實,不然小孩沒管教好,出了事做父母的后悔莫及。”
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周志華認為,“留守兒童”成為爆竹“黑作坊”童工并發生群體性死傷的事件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就業逐步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空巢”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教育部門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向他們的家庭普及安全知識;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想更多的辦法管理、教育、照顧、關心“留守兒童”,有條件的集體經濟可以考慮建立“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孩子的家長和親屬也要從保護好、培養好下一代的實際問題出發,在提高家庭經濟收入的同時,切實承擔起監護好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要再讓農村“留守兒童”成為“不管兒童”了。
編輯:寧波 來源:新華網(記者 蔣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