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我是1994年在大山包大海子濕地結識黑頸鶴,當時,我被它高貴典雅的身姿所吸引,更為它對愛情的忠貞所折服,想起過去那一段凝聚著艱辛與歡樂的歲月,我激動不已,我的心永遠系在大山包這片黑頸鶴的樂土上。”
在12月10日召開的“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研討座談會上,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昭榮發表了他《鶴舞高原 我心依舊》的激情演講,感動了現場每一個人。來自云南各地的眾多專家學者紛紛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出言獻策。
“我們的干部考核不僅僅要看經濟發展,還應該考慮到環境因素。”“滇池的污染力度大于治理力度,這是我們花大力氣治理滇池,但是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的原因。”“要保護草醫草藥,這也是在保護云南生物的多樣性。”
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連舉在研討會上發言:云南省從2007年開始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至今已收取4億多元,并設立專戶管理,所有權是企業。根據采礦權大小、礦種不同,收取的保證金也不同。
企業在開礦取得成果后,用此經費履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如果某家礦山企業丟下爛攤子,不管了走人,政府將對保證金予以沒收,請相關單位進行生態恢復。
我們大力發展“綠色礦山”,在開采過程中,設置了采礦權。在“開發和保護”中,提倡保護優先、開發有序。昆陽磷礦就做的不錯。
來自德國的云南省環保廳高級顧問Henry Voigt說“:2007年,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實施第一年,那一年我也參加了,那時要比現在冷得多。如今3年已過,去的了如此的成就,讓我嘆為觀止。類似像七彩云南保護行動這樣一個計劃的制定以及實施,如果在德國至少需要10年時間。”
“這幾天應對氣候變暖的哥本哈根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氣候變暖問題變得非常嚴重,氣候變化不可避免將影響云南的發展,也影響水資源。比如,氣候變化改變物種,甚至有些物種會消失。”Henry Voigt說。
云南大學生態所教授吳兆錄說,“我出生在云南,非常熱愛這片土地。熱帶地區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云南的南部、西南部有很窄的地帶屬于熱帶地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開發,天然的熱帶森林已經所剩無幾,受保護動物已經瀕臨滅絕。隨著橡膠等熱帶作物的大面積種植,西雙版納砍伐森林現象和生態保護問題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
吳兆錄教授就個人觀點,提出了“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做好旗艦物種亞洲象、滇金絲猴、紅嘴鷗的生態保護;加強民族村寨保護,藏族的神山、彝族的密枝林、傣族的龔山林是民族優秀生態文化的結晶和展現。可是當木材可以換錢、土地可種橡膠,當國家大興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時候,這些村寨保護地卻被蠶食、被毀壞。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Angelia)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