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
淘彩米
布依族稱唱山歌為“玩小伙子”和“玩小姑娘”或叫“趕表”“玩表”布依語稱“郎抱”、“浪騷”,布依男女青年唱情歌十分纏綿,情投意合的男女在歌場或村中相遇,便相約到山上、樹下、水邊,連天晝夜唱歌和表白,唱幾天或十幾天,有的干脆相約背上煮飯的鐵鍋和大米,唱餓了煮飯吃,蔬菜可以任意到村中地里取來,誰也不會反對,雙方的父母也會支持。
布依民間音樂除了豐富多彩的民歌外,民族器樂曲和布依花燈音樂也多彩多姿,自成一體。銅鼓、木鼓、皮鼓是民間祭祀、報喪、聚會的工具。最具特色的當推竹管樂、木管樂及銅管樂。布依竹管姊妹簫別具特色,筷子粗細的兩把竹管綁在一齊,蟲殼為璜,銜在口中,雙音齊出,如泣如訴,穿透力極強,如簫笛之婉轉,如鎖吶之悠揚,如琴弦之悅耳。其曲目之豐富,舉不勝舉。用木管或銅管自制的公母嗩吶,一高一低,一雌一雄,一揚一抑,加之皮鼓和小釵的伴奏,一粗一細,演奏起來美不勝收,加之豐富的、專業的曲調,適用于各種喜慶、歡快、莊重的場合,是布依族民間最普及、最受歡迎的藝術表現形式。
布依族花燈音樂在兼收并蓄漢族花燈、彝族花燈的基礎上,也能自成一體,充滿田園風情的味道,在聲腔和表演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并且,花燈音樂之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形成布依族民族民間音樂的組成部份。
布依族民歌及布依族民間音樂,在布依族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茶余飯后唱唱玩玩或者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工具,就是說,它不僅有娛樂美感作用,還有存史、資事、生產、教育、說理等濟世作用,無論從文學或藝術(音樂)等各方面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功用??梢哉f,布依族的生產生活,婚喪嫁娶、祭祀祈福,人情事理都以歌唱的形式進行,它已超出了單純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的功效。
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生活日趨富有的今天,科技的進步,信息的發達,高藝術手段的滲透和人民生活的多樣化,致使民族民間藝術不得不讓出自己的領地,退避到很少有人問津的尷尬境地。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西餐大餐也會有吃厭的時候,植根于肥田沃土的山茅野菜也會被逐步搬上餐桌,只要文藝工作者不斷創造,充滿田野芬芳的布依族民間音樂一定會煥發出新的光彩。(方圓)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