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熊鵬認為,C PI很可能會繼續(xù)快速增長。他給出了六條理由:一是我國經濟正在越過增長9%左右的潛在經濟產出水平,經濟基本面的持續(xù)向好將推動總體物價水平的持續(xù)回升;二是翹尾因素負面影響顯著下降將成為未來推高物價的重要因素;三是食品價格持續(xù)上漲將增加未來通脹壓力;四是非食品價格企穩(wěn)回升會助推物價上行;五是“輸入型”通脹壓力上升趨勢未變;六是未來流動性雖有所收縮,但仍將保持寬裕。
不過熊鵬認為,如果沒有其他突發(fā)性因素,2010年全年C PI同比漲幅可能在4%,出現較大幅度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今年有沒有這種可能呢?有一種意見認為不會,理由是我國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當前導致我國物價上升和下降的因素并存。導致物價下跌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決定物價水平最根本的因素是總供求的對比關系。當前,我國需求不足的總供求格局沒有發(fā)生實質性改變。
作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供給面,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的儲蓄率便顯示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種狀況反映在結構層面,就是愈演愈烈的產能過剩。基于高儲蓄率之上的宏觀經濟平衡關系的存在,決定了我國不會出現長期、持續(xù)的物價上漲。
從當前來看,食品價格很可能會繼續(xù)上漲。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分析說,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季節(jié)性上漲、價格結構調整以及通貨膨脹預期等因素造成的,按照價格波動的一般規(guī)律,未來農產品價格整體上肯定是趨于上漲,關鍵是上漲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是,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xù)六年豐收,今年回調的可能較大,難免影響糧價波動。
據新華社課題組分析,當前我國糧食連續(xù)豐收的內在機制尚不牢固,在基礎設施落后、種糧的比較效益還是較低等傳統(tǒng)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又將面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極端氣候增多等新的制約因素,如不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我國糧食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將削弱。
影響C PI的不僅是糧價。據記者了解,2009年居住類在C PI中的比重為14.69%,這部分權重被公共產品和房價兩類產品瓜分。
進入2010年,水價、電價、天然氣價格都可能會進一步上調,而這部分對居住類價格的影響達到40.8%。房價雖然沒有被直接計入C PI,但是通過居住類價格的其它比重直接影響CPI。
興業(yè)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2010年房地產價格可能漲幅趨緩,但不會出現價格的絕對下降,居住類價格2010年將繼續(xù)走高,房地產與超過100種商品有所關聯(lián),房價上漲還會間接拉動這些商品價格上漲。
大宗商品也會通過多種渠道影響C PI。據有關學者計算,國際油價對C PI的影響大約在5%左右。當前,國際油價逼近每桶80美元,未來可能進一步上漲。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提速,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必將進一步上漲,這無疑也會對CPI起到拉動作用。
聚焦3通貨膨脹不全是壞事
其實,至少是在現在,物價增長還只是剛剛轉正,過度擔心通貨膨脹也沒必要。而且,適度的通貨膨脹,C PI漲幅在5%以下,對經濟往往有利無害。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目前社會上對物價高度關注,在這種關注背后,潛藏著一種看法,即任何水平的物價上漲都是有害的,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
理論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實踐都告訴我們,一定程度的物價上漲對經濟運行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利的。
這是因為,在適度的物價上漲環(huán)境下,企業(yè)才具有開工和擴大生產的積極性;只有在企業(yè)堅持開工并不斷擴大生產能力的條件下,就業(yè)才能持續(xù)增加;只有就業(yè)持續(xù)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當然,如果超出了5%的范圍,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就會從正面轉為負面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將影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在我國,低收入戶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50%左右,食品的大幅度漲價降低了這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可能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
其次,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如果物價增長過快,導致存款實際利率為負,從居民的角度來說,大量的銀行儲蓄將涌入資本市場,進入股市和樓市,從而導致資產價格虛高,產生大量經濟泡沫。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說,如果實際利率為負,就相當于進行貸款是銀行對企業(yè)進行補貼,企業(yè)就會傾向于通過借貸進行產能擴張,從而導致行業(yè)產能過熱,最終甚至會影響整個經濟增長過快。
再次,物價上漲過快還將考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把握能力。穩(wěn)定物價是各國中央銀行天然的職能,價格問題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為貨幣問題。
過去有人提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到5%就必須提高利率,但是中國央行當下面臨的問題是,如果中國在美國加息之前調高利率,就會有更多的熱錢涌入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就會加大。但是如果不加息,則相當于至少是部分放棄了宏觀調控的貨幣手段。
來源:新華網-經濟參考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