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滬高速鐵路建設中科研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組織開展了Ⅱ型板式軌道工程應用、懸灌梁張拉齡期研究等科研試驗工作;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42和4×24布置的Ⅱ型板生產線;研發了Ⅱ型板鋪設用自動精調機,提高了鋪設精度和效率;開展了大面積揭板試驗,水泥乳化瀝青砂漿灌注質量大幅提高;進行了軌道板和底座板絕緣試驗,優化了施工工藝,節省了成本;開展了采用惰性摻和料、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和彈模的試驗,應用其成果減少了懸灌梁節段施工時間,每座連續梁施工時間可減少40%以上。
同時,綜合景觀設計研究已經結合京滬高速鐵路沿線特點提出了階段成果;結合線下工程建設進展,及時組織科研試驗單位展開了與路基、橋梁、隧道等動力性能試驗、環境影響試驗等有關的測試元件埋設工作,為相關研究的如期和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對“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主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等7項科研課題進行立項。
興建綠色高鐵線
京滬高速鐵路沿途江河縱橫、湖泊眾多、城市密布、人口眾多,耕地資源稀缺。環境保護充滿挑戰。既要做好風景名勝區保護、土地資源保護、植被保護、水土流失防治以及水、大氣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還要解決高速鐵路獨有的噪聲、振動污染防治等環境問題。
“環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工程綠化完善美觀,節能、節材和水保措施落實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高速鐵路”成為京滬高速鐵路環保工作總體目標。
京滬高鐵建設總指揮部明確了以高速鐵路噪聲與振動控制、節約用地及臨時用地恢復、路基工程及取棄土(渣)工程的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跨越的南水北調輸水干線和支流的南運河、韓莊運河、馬廠減河、玉符河、蟠龍河和黃河、淮河、長江、陽澄湖等敏感水體的保護,蚌埠龍子湖、滁州瑯琊山、南京牛首祖堂和鎮江南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沿線城市區域施工噪聲控制,揚塵控制和固體廢棄物管理等為內容的環保工作重點。
環保監測表明,京滬高速鐵路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沿線水質和風景區得到有效保護。比如,創新陽澄湖路段橋梁施工方案。研究采用“雙排樁筑壩圍堰”施工方案,將陽澄湖湖區橋梁水中施工改為陸地施工,對湖區水環境的影響降到了最低,湖區生態環境未受到影響。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