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爸爸你最近還好嗎?你要注意身體,不要太累了,我現在在家很好,我會好好學習的你不用擔心。”這是四川省宜賓縣古柏鄉高明村四年級一班留守兒童鄭均在“家計劃”中寫給父親信中的一句話。
鄭均原來是一位靦腆、懂事、不太愛說話的孩子,從小媽媽身患尿毒癥,高額的透析費讓這個家債臺高筑,媽媽為擺脫給家庭帶來的負擔,多次自殺,但均被救回,直到2009年6月,終因病痛離開了人世。如今,爸爸鄭如高長年在外出務工掙錢,以償還欠下的巨額債務,失去了媽媽的小鄭均不能得到父親的呵護,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
“但自從開展了“家計劃”以來,鄭均與父親之間通過書信、電話開展親情互動,并在學校老師同學的帶動下,鄭鈞慢慢走出了陰影,現在性格開朗了許多,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班上第一名”。高明小學校長介紹道。
由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將孩子留在家中生活,長期和父母分離產生“親情饑渴”,從而導致他們在心理、學習上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鑒于此種情況,古柏鄉團委和中心校于去年9月正式啟動“家計劃”。通過對留守兒童進行登記造冊,將偏遠的留守和單親的學作為重點關愛對象,通過贈送學習用品,拍照寄給父母、開設專門的寫信課,給父母寫一封信或說說心理話等,進行親情互動,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親情。
據統計,此次“家計劃”活共涉及留守兒童1068人,截止1月18日,已經有306名家長參與到“家計劃”中,有126名孩子已將寫給父母的信和照片寄出。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王巍 宜賓縣委宣傳部 滕春穎 李陳 楊長君) 編輯:肖亭 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