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三國演義》里的曹操與劉備,從青梅煮酒論英雄,到火燒赤壁,分分合合,打得不可開交。沒想到,兩千多年之后,這對老冤家又再次碰頭了。
河南安陽的“曹操墓”剛剛被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四川的彭山縣蓮花壩村村民又開始聯名上書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對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挖掘,期望能確認該墓是不是“劉備墓”?
就在民間一片吆喝,希望給“劉備墓”驗明正身之后,彭山縣又向社會發出“征集令”:有獎征集與彭山縣牧馬鄉蓮花壩村皇墓有關的文獻、文物等資料。一時間,偏僻的彭山縣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個占地一百多畝的小山丘,就是傳說中的劉備墓,位于四川省彭山縣蓮花壩村。跟前一階段曹操墓被宣布確認時,安陽警方荷槍實彈,24小時執勤的場面相比,眼前這個劉備墓安靜的多。不過村民告訴我們,村里很多人這陣子可沒閑著,都在忙著尋寶呢。
農民:“現在就是山上挖了那么多洞洞,還沒找到。”
記者:“有人到山上挖洞?”
農民:“是啊,山上挖挖看看東西存在了多少年頭了。”
記者:“村里其他人也在找嗎?”
農民:“嗯。都想看,想去看看有沒有東西。就這個意思。”
說到尋寶,村民們臉上都掩飾不住的興奮。村民們說,蓮花壩村有數百戶人家,八成都是劉姓。關于劉備葬在蓮花山的故事,村里已經流傳了好幾輩,但是一直沒有權威部門來認定。
“真要勘測出來是劉備墓那就更好,那就是彭山縣的光榮,彭山縣的一大財富。”
“高興,開發就對了,人來旅游。”
“是劉備墓就搞點旅游開發我們就沾點光。”
村民們說,聽到縣里這次有獎征集劉備墓證據的消息,各家各戶都在忙著尋找,村干部也已經動員了好幾次了。
農民:“書記批評了文管所的同志們,我說你為什么批評他,他說人民的財富埋在泥巴里頭,不要人們參觀不要人們看,他說你們打麻將。”
早就前幾年,成都武侯祠就打出了劉備墓的大旗,此次傳聞說彭山發現劉備墓,有研究者認為這不過是當地人的一廂情愿罷了。因為彭山至今沒有一件可以證明劉備墓在此的實物。不過,在蓮花壩村村民看來,這座看似普通的山丘,確實就是劉備之墓。
唐思甜:“可以說90%以上說是劉備墓。”
唐思甜是蓮花壩村三組的生產隊長,十幾年來,他負責義務看護這座傳說中的劉備墓。1月15日,正是唐思甜和村里的3位村民一起,聯名上書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對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期望能確認該墓為“劉備墓”。
唐思甜:“主要是我們認為,現在曹操已經找到了,現在曹操找到劉備沒有找到,要求確認,國家文物局來確認。”
記者:“是什么?”
唐思甜:“過去這個皇墳的城墻。”
記者:“你為什么這種判斷呢?”
唐思甜:“那肯定是,因為這個,全部這么圍著的。”
記者:“那你怎么就判斷是劉備的墓?”
唐思甜:“那肯定是,有這么大規模的建筑肯定是的。”
村民劉向東這兩天也忙著收集寶貝。前兩天,聽說縣里在有償征集關于劉備墓的物品,他特地從打工的地方趕了回來,把自己收藏了多年的一件物品拿了出來。
記者:您懷疑這是個什么東西?”
“當時那個文物局人就說了,必須皇帝才敢用這個磚,他說這個墓的上邊,黃粉,只有皇帝才會有金粉的。”
記者:“這個金粉,摸一下行嗎?”
“上面原來有這個金粉。看得見,是有金粉。”
這塊磚,是劉向東前幾年從附近被盜的一座墓里撿來的。不過他抱著期待的這塊金轉,在文管所的技術人員看來,并沒有多少價值。
“像明代的,從形式上來看就是明代的。肯定不是漢代的。”
村民:“也就說這個磚跟劉備沒有什么關聯。”
吳所長:“沒有關聯,跟這個皇墳沒有關聯。”
記者:“有征集到的東西嗎?”
吳所長:“現在還沒有,因為剛剛才開始。”
吳天文,彭山縣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長,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劉備墓有關文獻的征集啟示,就是由他組織發出來的。
“作為文管部門有這個義務,收集了資料,到底這個是什么東西,比如說我們可以判斷出這個是多久的墓葬,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就發了這個
吳所長介紹,位于蓮花壩村的這座皇墓早就被列為了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為了進一步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彭山縣決定向社會各界征集有關文獻、實物等文物資料,并對收集到的物品,根據價值大小給予獎勵。
記者:“征集令是您起草的嗎?”
所長:“征集令這個是跟他們,通過了宣傳部這樣起草發出去的。”
所長:“政府就支持我們,支持我們搞這份工作。”
記者:“怎么支持?”
所長:“怎么支持,比如說是懸賞犒賞這些。”
和安陽曹操墓屬于文物部門搶救性發掘不同,彭山劉備墓更像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運動。當地百姓和基層文物單位都充滿了積極性。
從曹操墓發現的轟動效應,可以想象,傳說中,雙耳過肩雙手過膝的劉皇叔,他的墓一旦確定,會給群山環抱中的蓮花壩村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實際上,除了踴躍的村民,彭山縣發出召集令之后,很多意想不到的身影也忙碌了起來。
“你聽得懂我說的話嗎?”
日本人:“有一點。”
“我是當地的村官?”
日本人:當地的村官?”
“就是村長。”
“我們這個劉備墓,這個是在蓮花里面的。”
日本人:“蓮花里邊。”
“我跟你講這事,這是蓮花花瓣,這是自然形成的山。”
這天,日本的一位考古愛好者前來參觀,蓮花壩村支部書記劉繼和親自出面,介紹蓮花壩村的神奇故事。
日本人:“劉備這么有名的人的墓,還是沒有人知道這邊。”
劉繼和:“把它開發出來。它因為這一次也是受到曹操墓的影響。”
日本人:“這個墓是什么時候發現的?”
劉繼和:“我們一直從兒童時候就發現它。從小,一代傳一代傳下來。”
劉繼和說,十幾年前,有勘測隊曾經來勘探過,發現被稱為“皇墳”的山丘是空心的,走向為東南向,四圍為石塊壘砌,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但是十幾年前的那次勘探不是很徹底,皇墳的主人到底是誰,墓室結構如何,始終是個解不開的謎。不過盡管如此,劉繼和認為,劉備墓的推測應該沒有錯。
“這座墓,這個墓氣勢大家都看到,很大,幾百畝一塊,而且整片山都是沙河土泥巴筑起來,你想一般人,一般的人他是不會埋這么大的墓。”
“皇墳”的身份一直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確認,劉繼和說,這次發動全社會集體尋找證據,應該會有個明確的結果了。
“風水、地理環境跟,起碼80%是劉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