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保資金界限尚需完善
一些人認為,“住房公積金看大病”偏離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初衷,實際上反映了住房公積金閑置嚴重、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末,全國住房公積金運用率為53.54%,住房公積金繳存余額為12116.24億元,沉淀資金占繳存余額的26.35%;全國實際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人數為7745.09萬人,累計為961.17萬戶職工家庭發放了個人住房貸款。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曾有代表指出,應“盤活”閑置資金,刺激消費。
與此同時,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和38%,最高支付限額相當于當地平均工資或居民平均收入的3—4倍。普通群眾看大病、重病的醫療負擔仍然比較重。因此,可否考慮把住房公積金向醫療看病傾斜。
住房公積金“支援”醫保金,折射出目前我國各項社保制度保障力不足的問題。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律師龔振中說,醫保金和住房公積金分屬兩種不同的社會保障范疇,其功能各不相同,用其中一種資金來彌補另一種的不足,并不合理。社會保障體系應是全方位的,只有切實解決住房公積金閑置、醫保報銷比例低等問題,真正實現每項社保制度本身的功能,才是合理的。
為了盤活閑置的住房公積金,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了更加靈活的提取方式、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措施。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也出臺意見,規定在優先保證職工提取和個人住房貸款、留足備付準備金的前提下,可將50%以內的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專家認為,此舉能夠實現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和滿足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缺口的“雙贏”。
專家指出,一些地方開始住房公積金“自由支配”的試點,打通了住房公積金與其他社會保障資金的界限,但也要防范假借名義挪作他用。尤其是我國住房公積金和其他一些社會保障項目分屬于不同部門管理,有著不同的運作系統。“如何適應經濟發展,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是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