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駐京辦如何撤銷
記者觀察
駐京辦的市場化轉型
駐京辦的撤銷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炒得沸沸揚揚。在《駐京資訊》社長李罡的記憶中這是第三次了,“正因為有前兩次的驚嚇,已經有不少駐京辦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市場化轉型”。李罡說,這種轉型其實就是政企分開和后勤社會化的嘗試。
部分駐京辦變身協會
李罡說,福建沙縣駐京辦由于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介入沙縣小吃的推廣,同時掛有沙縣小吃駐京辦的牌子,因此,在運作上,它更顯得像一個自負盈虧的協會,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會以政府的身份召集大家,負責維穩的部分功能。
在京福建沙縣小吃一連鎖店店主羅先生介紹,2008年,沙縣駐京辦曾經舉辦過一次聯誼會,把所有在京沙縣小吃的業主聚集起來,大家共謀出路,互通有無。盡管當時大家都知道組織者是沙縣駐京辦,但到會者很少能感覺到政府的影子,更多的是一種鄉情氣息。羅先生說,那次聚會讓他認識了不少同行,他所在的小吃店信息后來還被掛在了沙縣駐京辦的官方網站上免費推廣。
對于縣級駐京辦撤銷的通知,不少專家認為,對于沙縣之類的駐京辦,盡管政府層面的駐京辦撤銷了,但沙縣小吃駐京辦的牌子不會倒,其所承擔的推廣當地小吃連鎖品牌的任務仍將延伸下去。
記者了解到,與福建沙縣駐京辦有同等功能的還有新疆和田縣,由于和田玉在京已經形成了特有的產業鏈,因此,和田駐京辦的轉型也將更加自然。
“機構撤銷后,人員可以保持不變,但政府色彩應變淡,協會功能則有望加強”,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曾經做過駐京辦方面的專門研究,他說,相當一部分駐京辦撤銷后,受產業群組的牽扯,很自然地會逐步轉型,成為一種協會性質或者行業性質的機構。這未必是壞事,削弱政府背景、提高市場運作空間才能有效引導駐京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