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鮮花盛開
云南富源縣黃河泥鎮玉米塑盤集中育苗基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在過去8個月時間里,一場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云南省的16個州市。首當其沖,3154.6萬畝小春受災,占已播種面積的85%。對于地處喀斯特地貌、地表聚水難度大的云南富源縣而言,今年的旱情只不過是把老百姓長期以來飲水困難的狀況凸顯出來。
嚴重旱情呼喚節水農業
52歲的王靜梅蹲在云南富源縣黃河泥鎮玉米塑盤集中育苗基地,干澀嗆鼻的沙土撲面而來。她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以來,沒下過一滴雨,莊稼、蔬菜都死掉了,家里的糧食剩余的不多了。她最擔心,干旱持續下去,糧食吃光了怎么辦。
王靜梅說,以前是地里的菜籽收割完,差不多天就開始下雨,直接把包谷種在地里。今年天這么干,包谷肯定種不上,就算種上了也不會發芽。現在好了,先在這里統一把包谷種上,將來再移栽到地里去,節令上不會晚,耽誤不了包谷收成。
“一盤有100個孔,一孔可栽2株苗,一個盤可種200株苗,用這樣的方法,可以節約很多水?!蓖蹯o梅說。
云南富源縣黃泥河鎮黨委書記楊興明說,“在孔內裝滿三分之一孔的細粘土后,將泡好的玉米種子播入盤內,每孔播兩粒種子,再蓋上粘土填平每孔,然后用農家肥蓋盤面,或用麥稈等覆蓋,澆透水后再蓋膜?!?/p>
楊興明介紹,黃泥河鎮秋冬農作物受災嚴重,為抓好大春生產,已投入資金5.4萬元,集中育苗10畝,育苗可移栽1000畝。富源縣農業局免費提供種子和塑盤,通過育苗基地可帶動全鎮種植玉米2.67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641萬公斤,比去年增產2%。
長期以來,富源縣農業灌溉一直習慣于深水漫灌,超過農作物合理灌溉用水量的1-2倍,差不多有一半的水在輸送過程中滲漏了。
云南富源縣縣委書記寧德剛表示,這次干旱,使富源縣人們認識到發展節水農業的緊迫性。下一步,富源縣將積極探索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實現土地集約化、規?;?,走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道路。
發展節水農業迫在眉睫
有專家曾指出,“中國缺的并不是水”,缺的是科學,缺的是管理,缺的是體制。
云南富源縣黃泥河鎮南門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以往的種包谷、核桃等農作物都是漫灌,以為灌溉越多、產量越高,往往在收獲之前澆3、4次乃至5、6次水。因為多澆水花不了多少錢,或幾戶打一口井合用,抽地下水根本不收費。
一些地方官則認為,“漫灌”比先進的噴灌、滴灌技術合算,因為噴灌、滴灌要投入一大筆資金。澆水少了會影響產量和自己的政績,而發生旱災是老天爺的責任,可以要救濟。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云壽表示,傳統農業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輸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全,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
李云壽認為,旱情給云南省傳統農業敲響了警鐘,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出路是發展節水農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節水灌溉,改變千百年來人們澆地的傳統習慣,把澆地變為澆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進行灌溉。
日前,九三學社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從戰略高度推進節水農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中指出,農業用水遠高于工業和生活用水所占的比例。我國農田灌溉用水量占我國總用水量的63%左右,達3500-3600億立方米,而整個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0%,這一比例在西北等缺水地區甚至達到80%以上。
當前,全國農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數只有0.46,遠低于發達國家0.7-0.8的水平,如果能提高到0.55,每年就可實現節水達300億m3。
節水農業在以色列
以色列人用50年時間,就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資源十分匱乏的土地上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片綠洲。
有數據表明,以色列60%的土地處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年均降水量300毫米,近半地區在150毫米以下;人均每年可用水資源30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0,約為我國平均的1/8。
如今,以色列的內格夫沙漠生機勃勃,現代化城鎮、農莊和工廠掩映在沙漠森林、果園、溫室和農田之中,沙漠開發和現代農業,使以色列可耕地面積由立國之初的10萬公頃增加到44萬公頃,農業產值增長了16倍。
以色列這樣一塊貧瘠的土地上為什么農業高度發達,而且他的農業不僅養活了本國的人口,每年還創造十多億美元的出口外匯?據有關人士介紹,關鍵是他們依靠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解決了嚴重缺水問題,而且農業達到高度現代化水平。以色列的農業滴灌就是把很少一點水放到植物的根部進行灌溉,這樣就能非常節水,同時以色列在沙漠地區搞了大量溫室農業,而且用水施肥都用計算機來精確地進行計量。
來源:中國日報社駐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Angelia) 編輯:肖亭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