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記者從剛剛結束的2010年莆田市衛生工作會議上獲悉,莆田今年將穩步擴大零差率改革范圍,上半年以荔城區為試點開展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年內將藥品零差率銷售范圍擴大到全市60%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丙類鄉鎮衛生院),2011年則達到100%。
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
據了解,莆田去年在醫療機構的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發展,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在新城區投資6億元,建成了占地180畝的新院區;莆田市第一醫院在原有基礎上,打開了南大門,增加了18畝土地,準備籌建2.8億元的門診大樓及病房裙樓;在縣域醫院的建設上,爭取中央增投資金2200萬元,加強仙游縣醫院等建設;城廂區東海鎮、秀嶼區月塘鄉籌建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從而實現每個鄉鎮均有一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
莆田去年新建城廂區龍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秀嶼區笏石衛生院轉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市所有街道辦和城區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在仙游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范圍內,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社區醫生進家庭”活動工作,覆蓋居委會70個,覆蓋人口29.3萬人,建立服務團隊27個,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4萬份。
擬拆除改造鄉鎮衛生院危房
今年,莆田將進一步加大醫療設施建設,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區門診大樓將啟用,建設市第一醫院門診大樓,在市第一醫院增設職業病病房和傳染病病區。動工建設城廂區醫院新建工程和仙游縣醫院、涵江區醫院擴建工程。
另外,莆田還將爭取中央增投資金、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市縣區財政的補助用于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用房建設、危房改造及設備更新等。今年內擬拆除或改造鄉鎮衛生院D級危房1.7萬平方米,爭取省級補助700萬元;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市縣區財政各投50萬元對全市15所鄉鎮衛生院及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備進行更新。申報中央補助村衛生所(室)項目,爭取對全市20家村衛生所(室)給予4萬元中央資金補助及2萬元的地方資金配套投入。
學費代償制將擴大實施范圍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莆田今年將落實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經費保障政策,在核編定崗基礎上,對丙類衛生院和山區、海島乙類衛生院編制內人員工資,按事業單位的標準由財政全額核撥;甲類和除山區、海島外的乙類衛生院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員和院領導的工資,由財政全額核撥,其余人員實行差額補助。
莆田還將擴大“學費代償制”實施范圍。對于到山區、海島鄉鎮衛生院連續工作五年的本科畢業生,落實省有關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學費補助的規定,相關費用由縣(區、管委會)財政負擔。實施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工資補助制度。省級財政對農村鄉鎮衛生院在崗的編制內人員和離休人員按人均3600元/年的標準、退休人員按退休前崗位所對應的在職衛技人員補助標準70%給予補助,除省級補助外,不足部分由縣(區、管委會)財政負擔。對到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鄉(含鄉)以下衛生事業單位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提前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1級。
莆田還將繼續實施鄉村醫生補助制度。由市財政給予縣(區、管委會)認定的鄉村醫生,每人每年200元補助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其他的由縣(區、管委會)財政和個人承擔,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后,按新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對在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偏僻山區、海島工作五年以上的鄉村醫生,縣(區、管委會)財政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補助。
村衛生所將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
今年,莆田將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全市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150元。不斷提高參合農民醫療補償水平,住院封頂線提高到6萬元,擴大門診特殊病種補償范圍,門診特殊病種從10種增加到15種。
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所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新農合重大疾病住院大額醫療費用補充補償工作,補充補償基金從新農合統籌基金中按照年人均4元的標準籌集。在住院補償額達到封頂線的情況下,參合農民符合新農合政策的未補償醫療費用,按照70%比例進行補償,最高支付限額為23萬元。
另外,莆田今年還將逐步實現農民群眾看病就醫“一卡通”;全面實行新生兒隨母親免費參加新農合和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完善新農合基本藥物目錄,將福建省基本藥物和部分甲流治療藥品及診療項目納入新農合藥品目錄,適當提高中醫藥診療費用的補償比例。
來源:東南網 編輯:馬原 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