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扶貧基金會、云南省省委宣傳部及新浪微博共同主辦的干旱體驗啟動,微博上征集十名博友,首站會澤,與當地貧困家庭一起背水、運水、買水、抗旱。此次體驗活動報名條件之一是出發前捐贈3000元,返回后再為會澤縣貧困家庭募集2000元。不少網友在網上質疑這種行為的必要性。記者采訪了中國扶貧基金會,詢問了關于此次活動、資金募集情況以及資金用處等問題。
云信:這次公益活動的發起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勞財費力的讓大家跑那么遠的地方?有人質疑你們在作秀,對此你們怎么看。
中國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圍脖們的實地探訪、體驗不但可以激發他們更多的捐款,還能激發他們回來后發動親朋好友的捐款,他們的所見、所聞可以通過圍脖進行宣傳、報道,激發其他圍脖的關注和參與,杠桿效應非常顯著。
云信:為什么有出發前3000元和歸來后2000元捐款的額限?
基金會:如果返回后再湊7000多(還有往返路費2500元),那不還要再派人去一趟災區?為什么不一次性湊齊呢?項目執行工作由我們做。可以設想,參與者出發之前對于我們不是完全信任的,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一則是希望捐贈人自身捐款,二是讓這些親自感受和體驗過干旱和貧困的捐贈人成為火種,回來后主動動員他們的親朋好友一起行動,幫助當地的貧困家庭,實現倍增。
能主動捐款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需要一個“媒介”的推動、激發,這個“媒介”,可能是一臺感人的賑災晚會,可能是一張有巨大沖擊力的新聞圖片。根據我們的經驗,能夠讓潛在捐贈人體驗和感受,會促進潛在捐贈人采取行動。而且,這可能是個資源投入很小,效果卻很好的公益活動。
云信:這等于給這次公益活動設立了一道門檻。
基金會:可以去的人很多,我們為什么不選擇那些有捐款能力的去呢?這是我們設置門檻的原因。
云信:你們目前已經募集到多少資金,分別用在了哪些地方。你們說募集資金的10%用于項目支出,又分別用在哪里?
基金會:新浪微博通過支付寶捐款總額超過5萬元,其他沒有統計。首先會用于會澤。10%用于人員工資和行政費用,項目執行費用。
中國扶貧基金會微博上顯示:截止3月23日16:45,已有218位愛心圍脖通過支付寶捐款60514元,這些捐款已經可以幫助將近302個云南貧困家庭用于購買兩個月的基本飲用水。三位圍脖報名參加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