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左腳的葵花風頭鸚鵡
受傷的鸚鵡現在只能用嘴和一只腳勾住停留
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26日上午,云南野生動物園鸚鵡館飼養員上班時發現:地上有血跡,一只葵花鳳頭鸚鵡左腳沒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地上有血,鸚鵡左腳沒了
上午8點半,飼養員劉壘成來到鸚鵡館,一打開門,劉壘成發現地上竟有一攤血跡。環顧四周,劉壘成看見了倒在地上的一只葵花風頭鸚鵡——而且,鸚鵡的左腳沒有了,傷口處還有血跡。劉壘成通知了園區醫生。“八成是讓老鼠給咬的,”劉壘成對唐醫生說,“這只鸚鵡身體比較弱,不愛飛。老鼠找不到吃的就咬了它。”唐醫生檢查發現,鸚鵡確實是被老鼠咬傷的。唐醫生趕緊給鸚鵡清洗創口、消毒、止血,并把它帶到動物醫院進一步治療。然而,斷了腳的鸚鵡今后的生活將很不方便。
鼠患由來已久 老鼠和飼養員斗智斗勇
小小的老鼠為什么這么猖狂?原來,云南野生動物園為了保證動物生存環境接近自然界,動物籠舍的地面多是土路,并不澆灌水泥。加之動物飼料豐富,這里自然成了老鼠的天然糧倉。特別是體型小、膽子小的鸚鵡,更是成為老鼠欺負的對象。“老鼠就從館舍外的山地打洞到館舍內。一開始,老鼠還只是偷偷的吃動物的食物。慢慢的,老鼠愈加名目張膽,大搖大擺的和動物搶食吃。”劉壘成說。
面對鼠患給動物帶來了的巨大困擾,飼養員開始琢磨起滅鼠的辦法。由于怕誤傷園區的動物,很多滅鼠方法不能用:老鼠藥能滅鼠也會被鸚鵡誤食;放蛇吃鼠,蛇也會吃鸚鵡……由于方法的限制,剩下的滅鼠方法少之又少。飼養員開始了和老鼠的較量。一開始,飼養員采用堵的辦法,把能看見的老鼠洞封死。然而,老鼠馬上轉戰其他地方,挖更多的洞。“老鼠洞都是洞連洞,在地下復雜得像個網絡。”劉壘成說。接著,飼養員嘗試滅鼠盒和老鼠夾。然而這個辦法必須把動物轉移到別的館舍才能實施,收效甚微。“用了幾次后,老鼠甚至知道繞道而行。”劉壘成很無奈。
目前,飼養員采取的是灌水滅鼠法,每個月進行一次。既然老鼠洞是相連的,就用水去淹,老鼠受不了自然會出來,這時,早已等候在洞口的飼養員一抓一個準,一次往往能消滅三四十只老鼠。“不過,”劉壘成說,“這個招數也不如以前有效了。”原來,老鼠被水灌多了,也有了對策。“現在用水灌,老鼠就躲在洞里憋著氣不出來,等我們一走,老鼠這才探探頭走出來。老鼠是越打越聰明了。”現在,劉壘成又在琢磨著,有什么更好的滅鼠良招。
為躲避老鼠 鸚鵡不敢下地
其實,老鼠的危害不僅是搶走動物的食物。以前,鸚鵡不僅愛飛舞嬉鬧,也總喜歡在地上玩耍、吃食。然而老鼠的膽子越來越大,自己吃食的時候,如果有鸚鵡過來,老鼠就追著咬。一些膽小的鸚鵡,要等老鼠吃飽了離開了才敢去吃。即便是膽子大的鸚鵡,吃食物的時候要是有老鼠過來,也會張開翅膀飛到高處。現在,鸚鵡除了吃東西的時候下地外,平常很少待在地面。被咬的鸚鵡由于身體較弱,不愛飛,所以遭到老鼠的傷害。
然而,據飼養員介紹,鸚鵡的遭遇只是個例。相比鸚鵡,犀鳥和猩猩就不害怕老鼠。犀鳥一看見老鼠出現,會立馬飛過去過去抓老鼠。抓到老鼠后,犀鳥總會把老鼠含在嘴里直到咬死。而猩猩看見老鼠,往往揚手一揮,作勢要打,老鼠就被嚇跑了。
據了解,鼠患是所有動物園都頭疼的問題。由于特殊的環境和豐富的動物飼料,老鼠在動物園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野生動物園也希望有民間滅鼠高手出謀劃策,幫助野生動物園消除鼠害。如果您有好的建議和方法,可以撥打電話5018888或寫郵件到qsyn2007@163.com同野生動物園聯系。
來源: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