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西安海關新聞發布會現場。 楊喜龍攝
新華網陜西頻道3月30日電(楊喜龍)西安海關30日推出支持陜西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24項新措施,涉及海關監管、稅收管理、企業管理、加工貿易管理等海關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
在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方面,西安海關推出3項具體措施:一是與陜西省重點進出口企業簽訂“新政速遞”協議,保證在新的進出口法規政策出臺1個工作日內向企業發出提醒;二是設立“海關服務110熱線”,及時、統一、高效受理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業務咨詢;三是積極支持開通國際航線,特別是歐洲航線,為新開的國際(地區)航班和貨運航班(包機)制定配套監管辦法,創造良好的旅客通關環境,支持陜西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為促進西安國際服務外包業的發展,西安海關以西安被列為國際服務外包試點城市為契機,建立專門組織機構,推進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進口貨物實施保稅監管改革試點,積極研究政策需求,適時開展預警監測,主動加強聯系配合,優先辦理海關手續。
其他新措施還包括:密切關注、跟進國家在陜“大飛機”項目,積極反映陜西省參建企業的政策需求,爭取更大的政策優惠;對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企業,采取先放后稅等快速通關措施;加快對飛機、船舶等特殊行業保稅加工監管改革試點步伐,及時總結經驗;縮短知識產權確權時間,自貨物報關到對侵權嫌疑貨物實施扣留的時限不超過10個工作日等。
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2009年,陜西省進出口總值依然實現了0.9%的增長,達到了84億美元,是全國4個外貿實現增長的省(市、區)之一。西安海關副關長肖力說,西安海關在3——4月份集中兩個月時間,組織政策宣講團深入到陜西省各地市和主要進出口企業宣講此次出臺的24項措施,現場解決企業在辦理海關業務中遇到的難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