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教育學會、省教科所昨天啟動“陜西省基礎教育質量工程”,計劃3年內,幫助全省1000所中小學、幼兒園提高辦學質量。西安市第八中學、大雁塔小學等500所學校,成為首批項目實驗學校。
“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不是教學設施。我們的目的就是幫助學校提升師資水平,培養一批專家型名師。”省教育學會會長楊生枝說,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責任在學校,但前些年,一些校長主要抓學校建設、教師工資、設施配備等,無力或無心抓教學質量,沒能切實履行起相應的責任。
據介紹,從2008年開始,陜西省就在籌劃“陜西省基礎教育質量工程”,31日,陜西省將集中掛牌400多所學校,打造成特色中小學,西安的學校有西工大附中、西安市第八中學、大雁塔小學和交大幼兒園等。三年內計劃將實驗學校發展到1000所。
基礎教育質量工程啟動后,省教育學會、省教科所將組建學術委員會,加強對項目學校教師和校長的培訓,指導學校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和學校管理水平,培養一批專家型的教師和校長,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專家委員會還將幫助薄弱學校制定發展規劃。“薄弱學校要改造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但可以另辟蹊徑,依托它們的強項發展特色教育。”楊生枝表示,在“質量工程”實施中,將啟動“特色學校建設工程”,突破“千校一面”的格局,“只有個性的學校才能培養出個性的人才。創辦特色學校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教好每一個孩子”。楊生枝說,比如太乙路中學的舉重班和含光路小學的農民工子女班級都算特色。下一步,教育協會將對“特色學校”提供軟件上的支持,包括教師培養、科研討論、外出考察等。
據了解,西安市還將開展教育家培養工程,在全省范圍內打造一批名教師、名校長、名教育管理人員、名教育研究人員等“四名”人才,宣傳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相互“走校”教學。
會議還提出,將對教育做“增值評價”,讓學生和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而不是一味地培養“尖子生”和“名校”。由于我省一直沒有統一的基礎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制定,預計年底形成初稿。(記者 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