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新疆西南部一片片廣袤的戈壁灘已不再沉寂,正逐漸變得熱鬧起來,充滿了經濟發展的脈動,成為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沙灘”。
克州位于新疆西南部,是中國惟一一個以柯爾克孜族命名的自治州,其境內多山且自然環境惡劣,農民種地沒有土,牧民養畜沒有草,是新疆有名的貧困地區,其年GDP僅為20余億元人民幣,甚至不足中國東部地區一個城鎮的規模,即便在新疆,其人均GDP也僅為新疆的四分之一。而今,隨著當地致力于發展“戈壁產業”,原本荒涼的荒灘開始顯露出生機和希望。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青山可植果,有綠水可養魚,而與荒漠戈壁為鄰,如何才能獲取經濟發展的土壤?為了讓克州農牧民能早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改變“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狀況,克州推出了農業經濟發展大舉措——向戈壁進軍,問戈壁要效益。
克州人把發展戈壁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利用當地的戈壁石資源,蓋“石頭大棚”,建蔬菜基地,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發展特色戈壁畜牧業、發展戈壁特色林果業。
克州選擇人均耕地最少的烏恰縣作為突破口,在縣城東建設設施農業基地,500多座大棚全都建在戈壁上,大棚里種的蔬菜、花卉、水果,甚至還用戈壁灘來養魚,在兩座被改造的大棚投放了1.4噸魚苗。其它市縣也因地制宜發展戈壁產業。據當地估算,到2020年,克州建成戈壁溫室大棚將達10萬畝,農牧民戶均一畝。
2009年5月,阿克陶縣利用當地豐富的河床、灘涂,建立了特色養殖基地,養殖面積達150畝。臨近的烏恰縣今年效仿其做法,在一處草場建立了2000余畝的散養帕米爾高原雞基地。據悉,烏恰縣今年將大力發展戈壁畜牧業,力爭使養禽規模達到100萬羽。
克州還充分利用現代節水技術發展戈壁特色林果業,這成為當地發展戈壁特色林果業的亮點。去年,克州新增林果業面積6.4萬畝,其中核桃2萬畝。
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黨委書記閆汾新表示,“戈壁產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當地農牧民的養殖方式,更重要的是同時還改變了偏遠地區農牧民的思想和生活,促使當地走出了一條不拘泥于傳統的致富新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