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與其吃低保,不如去就業。8年來,本市享受低保人數從2003年“最高峰”的53萬降至目前的36萬左右,其中低保家庭“就業收入豁免”和“救助漸退”兩項政策的疊加效應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月起本市再次調整城鎮低保家庭中有勞動收入成員的“就業補貼標準”,預計2.9萬人受益。昨天下午,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為本報記者獨家解讀這一政策。
本市1993年開始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本市在全國率先嘗試低保家庭“就業收入豁免”政策,今年是第5次調整“就業補貼標準”。依照這一政策,本月起,在本市城鎮居民低保家庭中,如有家庭成員正式就業,月收入(包括計時制勞動收入等)不低于或等于本市企業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就業成員的“就業補貼標準”將從每月360元調整到每月445元。
打個比方,一個三口之家的低保家庭,父親就業了,每月工資1500元。假如沒有“就業收入豁免”,按照目前每人每月450元的低保標準,3個人就是1350元,家庭實際收入顯然已經超過了1350元,也就不能再享受低保政策。
但有了“就業收入豁免”,“這個家庭的月實際收入1500元減去445元的就業補貼,就是1055元;那么,這個家庭就有資格享受低保了。”市民政局救災救濟處負責人陳躍斌說,低保家庭的就業積極性因此得到保護;與此同時,“救助漸退”政策則讓正在退出低保的家庭,繼續享受2-6個月的低保福利,保障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8年來,本市實施“就業收入豁免”政策,“就業補貼”每次調整標準都與最低工資聯動。“聯動比例要保持在恰當的區間,不能高也不能太低,目前本市最低工資標準是每月1120元,就業補貼將近最低工資的40%,比例相對合適。”陳躍斌說,可以預見,最低工資的漲幅一定會高于低保漲幅,伴隨最低工資的提升,“就業補貼標準”的制定會更精確、更細致。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