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云南省全力開展“科技抗旱,生產救災”為主題的“百日抗旱促春耕行動”,專家指導組和技術服務隊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服務,農業抗旱救災保春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給云南省農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全省秋冬播農作物和水果、茶葉、蠶桑、橡膠、咖啡五類經濟林果因旱受災4743.7萬畝,成災2954.5萬畝、絕收1586.8萬畝;預計小春糧食比上年減產60%左右。全省2050.9萬頭(匹)牲畜飲水困難;草地受災8420萬畝,預計全省因旱災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20億元以上。
云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湯克仁介紹說,云南省農業廳提出“調配農機保飲水、調處糾紛保穩定、突出重點保現苗、及早謀劃調結構、大興科技奪高產、增加供給保市場、加強督導促落實”七條抗旱救災保生產措施,分類指導各地采取引水提水澆灌、覆蓋栽培、施用抗旱劑、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加大短平快作物的改擴種及間套種力度等措施,努力挽回小春損失,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和影響。
湯克仁說,目前,全省旱情仍在持續發展,出現秋冬春初夏連旱的可能性很大,抗旱救災保春耕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和壓力:大春生產壓力大,春耕生產與人畜飲水矛盾突出,農民由于減收對大春投入乏力,持續發展的旱情使春耕生產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下一階段,全省將全力以赴搶抓節令保春耕,抓好政策落實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突出關鍵環節抓落實,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努力抓好畜牧業生產,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強化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努力確保今年糧食生產、農民增收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的完成。
來源:中國日報社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編輯: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