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通外經局召開參展前會議 |
 |
南通參展商一瞥 |
第10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辦。廣交會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之一,其展館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亞州第一,是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本屆廣交會適逢后金融危機時期,外貿初現回穩復蘇的態勢背景下召開,廣交會其國際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的作用,相對以往更受各界關注。
本屆廣交會,南通市展位總數占江蘇省的9.8%,是繼蘇州、無錫之后的全省第三大團。長期以來,南通市外貿企業廣交會展位嚴重供不應求,2007年同期廣交會(第101屆廣交會)南通市展位才141個,參展企業115家。為扭轉這一局面,南通市外經貿局將爭取廣交會展位作為外貿開拓的重要工作,全力組織突破,實現了展位屆屆遞增。本屆交易會全國新增展位642個,江蘇新增55個,其中,南通新增15個。據廣交會中心及江蘇省交易團通報:全國、全省攤位展位申報滿足率50%上下,南通市滿足率達到了69%,高于全國、全省水平近20個百分點。與101屆相比,本屆展位總量翻了兩番多。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南通市有258家企業參展,展位438個,參展代表1248人。參展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據了解,本屆廣交會南通總成交額為23513萬美元,同比上升22.3%。其中,新興市場增長迅速,對東盟、中東、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成交額9400萬美元,約占成交總額的40%,比上屆增長28%,對歐盟、美國兩大主體市場成交11750萬美元,比上屆略有增長,約占成交總額的55%。其中一期機電產品成交較上屆增長19.5 %,五金、機械設備、工具類產品成交增幅將近4成;二期日用消費品較上屆增長15.6%,其中日用消費品、玩具禮品產品成交情況良好;三期紡織服裝、體育、食品類成交較上屆同期增長28.7%,其中以家紡用品和紡織面料為主的商品出口成交占三期成交總額的61%。
“盡管整體上到會客商、出口成交較上屆有明顯增長,成交價格也普遍上升,但與金融危機前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很多。”市外經局外貿處處長儲育新坦言:“本屆廣交會上外貿訂單增多,主要得益于買家庫存減少,以補貨為主。受冰島火山爆發影響,歐美客商到會人數比預期要少,訂單增幅也小于預期,此外,廣交會上簽單客戶要求出貨快、時間短,且訂單都比較小,遠期訂單較少,顯示客商對市場預期仍心存疑慮。”
在本屆廣交會上,多數參展企業對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服裝、家紡、玩具等企業反映,目前,原材料成本上升至少10%,而采購商很難接受太高價格,導致來了訂單沒了利潤。人民幣升值壓力緊隨其后,調查顯示,若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50%,許多議價能力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虧損。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20%以上,招工難重新困擾企業。
“企業在廣交會上反映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發展方式和競爭實力的問題。”市外經局副局長左曉明認為,應從政策扶持上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外貿可持續發展。
左曉明向企業提出三個方面的建議:突出自主研發,逐步減少貼牌生產;突出品牌培育,逐步減少同質化競爭;突出自主營銷,努力實現從”客人選我“到”我選客人“的轉變,提高國際市場議價話語權。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記者
丁從容 通訊員 周澄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