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中美兩國40多個部門的近50位負責人聚會北京,舉行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樣的場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是第二次。
自去年7月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來,中美關系取得了積極進展。這個時期的中美關系也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擾,經過雙方共同努力,近來中美關系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從華盛頓到北京,中美兩國繼續在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樣一個獨特的平臺上就雙邊關系、國際地區及全球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美關系何以能夠排除干擾、保持正確方向?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中美關系下一步如何推進,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重要的看點。人們期待著,這一對話增進中美戰略互信,擴大兩國互利合作,推動中美關系沿著積極、合作、全面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
2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是兩國元首在去年4月共同倡導建立的,是雙方推動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就事關中美關系長遠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進行深入溝通。這一對話機制并不是簡單地將中美以往的戰略對話和戰略經濟對話合二為一,而是將兩國對話與合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坦誠深入地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首輪對話顯示出中美致力于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關系的堅定決心,也傳遞出兩國與其他國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積極信號。
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是近期中美關系中的一件大事,受到中美兩國以及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依靠美國或中國,但是沒有美國和中國的共同參與,有關問題也不可能得到解決。”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如是評說。
21世紀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中美在事關全球穩定和繁榮的眾多重大問題上,擁有廣泛的合作基礎,肩負更加重要的共同責任。戰略與經濟對話凸顯了新時期中美關系的戰略性和全球性。一位中國學者說:“中美對話對于全球經濟從危機走向穩定健康的后危機時代,具有很大的穩定錨的作用。”
3
中美兩國都面臨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艱巨任務。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對中國有利,對美國有利,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利。
中美兩國無論在發展水平還是在發展速度上都不一樣,出現矛盾與摩擦是正常的。中美經貿領域摩擦增加,同雙方合作規模大、領域廣、發展快分不開。
世界已經進入相互依存的時代,新的現實要求各國以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看待對方。中美貿易順差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分工和產業轉移的結果,是兩國產業競爭力的體現。人民幣升值既解決不了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也解決不了美國的就業問題。中國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是基于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具體改革措施只能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統籌加以考慮。
經貿問題不應當被政治化。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出現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來解決。大量事實表明,轉移矛盾、構筑貿易壁壘于事無補。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進一步復蘇的關鍵時刻,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構成新的挑戰。促進強勁的經濟復蘇和更加持續、平衡的經濟增長,穩定金融市場,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是中美共同的課題。雙方有必要在加強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等方面加強合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全面恢復和長遠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4
中美關系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軌跡,它的復雜性、深刻性和戰略性始終交織在一起。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今天的中美關系已經相當成熟,雙方利益的高度融合、廣闊的合作空間以及復合的對話機制,使各種干擾相對可控,合作的主流決定了中美關系的發展方向。
和則兩利,斗則俱傷;互信則進,猜忌則退。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特別是一年來的起伏,讓人們對這個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化“斗”為“和”,化“猜忌”為“互信”的關鍵在于,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敏感問題。長期以來,中美關系之所以平穩中有波折、高潮后有低潮,就是在尊重對方核心利益方面出了問題。
中美交流互動日益密切。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兩國建立起60多個各種形式的對話機制,涵蓋政治、外交、經貿、軍事、文教、科技等廣泛領域。如果把有意損害對方核心利益的做法當成“慣例”,就會造成中美關系出現“剎車”。隨著中美兩國合作規模的擴展、互動力度的加大,這樣的“剎車”將更具破壞效應。
只有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來認識中美關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兩國間的分歧和敏感問題,加強各領域對話和合作,才能使中美關系免受干擾和損害,切實推動中美關系穩步發展。
5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
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不同“國家屬性”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多差異和分歧。更應看到的是,新形勢下中美兩國在事關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擁有更加廣泛的共同利益和更加廣闊的合作前景,肩負著重要的共同責任。
中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人民生活總體雖已達到小康水平,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和不平衡的小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仍居世界百位之后,屬于中低收入國家。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只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的貢獻。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中國才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擔好自己可以承擔的責任。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在國際關系體系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眾多發展中國家往往只是游戲規則的被動接受者。伴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增強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發展中國家在討論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缺少發展中國家的參與,世界上的許多問題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不斷充實和豐富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戰略內涵,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有利于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
6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
對話比對抗好,伙伴比對手好,合作比遏制好。中美關系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和美國是兩個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是21世紀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建設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探索。
探索已經開始。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我們有著非凡的毅力和耐心。一位美國政治家曾經說過:“我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來不會后退。”
中國主張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共同決定,不能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更不贊成有關“兩國集團”的提法。我們同樣清醒地意識到,中美合作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
增進理解、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尋求對共同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承擔的使命,也是中美兩國乃至全世界的期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