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遼寧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主題作文,要求800字,除了詩歌題材不限。
托尼3歲的時候把手伸進糖罐去抓糖,結果抓的糖太多,手沒法從糖罐里拔出來,托尼哭了。
托尼20歲的時候,到一家農場打工,農場主承諾完工后除了拿到工錢,每個人還可以領到一筐水果。分水果的時候地上擺了大小不同的幾筐,托尼嘗試拿最大的一筐結果沒有拿動,后來他去拿較小的一筐,拿動了,于是就搬走了這一筐。
托尼58歲的時候,到一家公司工作,老板讓員工們去收一筆30萬元的貸款,老板告訴員工只要保證給他拿回20萬元就行,多要回的錢將作為這名員工的獎勵。之前的幾個員工都沒收回貸款,輪到托尼去收貸款時,他對欠款的人說:“只要你給我們21萬,債務就算兩清了。”欠款的人真的給了他21萬,托尼的老板很高興,托尼也得到了1萬元獎金。
專家點評高考作文——
“今年的作文想跑題都難”
“今年遼寧高考作文題不錯,體現了貼近性。”高考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后,本報記者專訪了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慧平。
趙慧平教授是復旦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關注遼寧高考語文命題。他認為今年遼寧高考作文體現了幾個方面的貼近性,能引導中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去真正地體驗生活,認識生活,評價生活。
首先,是作文所給素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素材不是重大事件,而是一個人人生中的三個片斷,每件事都與考生生活不遠。考生能夠聯系自己實際談觀點和看法,人人有話說。
其次,這篇作文與學生成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相關。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每天都要遇到選擇,每一次看似不經意的小選擇,累計起來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這個素材給了考生展示個性的空間,以及結合自己實際表達思想的空間,避免考生說套話、空話和廢話。
目前學生作文有一個嚴重傾向,就是學生自己不會觀察生活,不會體驗生活,不會評價生活,相當多的學生作文看不出其本人對生活的認知和評價,是抄來的,套用來的,毫無個人思想成長過程,千篇一律。這篇作文讓學生說自己的話,有利于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會評價生活、體驗生活。
另外,這篇作文貼近了學生實際寫作能力。今年作文想跑題都困難。除非考生不會體驗生活,不會認識生活,而是生搬硬套。寫作本意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觀點,而不是毫無思想地套用空洞和華麗的詞匯。這篇作文很好地讓考生表達出對生活的體驗。
如果要給今年作文挑點毛病,就是素材過于局限于個人如何更好地獲利,突出了功利性。而每天我們面臨的選擇中,并不都是利益的選擇,還應有更廣泛的人生境界。
來源:沈陽日報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