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鞍山鋼鐵集團熱軋帶鋼廠的1780生產線車間,一塊塊火紅的鋼坯,經過數到工序后,被制作成不同型號的鋼板,整齊地擺放在車間,而這整個過程完全是自動化操作,并沒有工人在現場。
1780熱軋帶鋼生產線是鞍鋼核心業務生產線之一,24小時不間斷生產。但由于現場高溫等惡劣作業環境的限制,以往只能采用工人感官定期對生產設備的關鍵部件進行監測檢查,并且只有在生產線停機時才能檢查,無法做到隨時檢測監控。
針對這一難題,鞍山移動公司通過信息化技術,為該生產線量身定制了實時在線監測系統,避免了以往故障預警滯后帶來的損失。
該系統利用壓力傳感器采集生產線中監測點的壓力信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采集設備與監控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和命令傳輸,實時監控各監控點壓力數據,當壓力值超過告警值時,系統自動以短信方式向設備管理人員進行預警提示,實現了對設備運行狀況的高精度實時監控。此外,該系統還可對各監測點的歷史數據進行調取與分析,實現了對生產線的全程自動化監測與信息傳輸。
鞍鋼熱軋帶鋼廠的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從該系統上線以來已經多次對螺栓松動情況等做了及時的預警,使我們在第一時間接到預警短信,派出點檢人員進行現場勘查,杜絕了隱患的進一步蔓延”。
據鞍鋼的管理人員介紹,總體上看,鞍鋼集團設備多,地域廣,設備分布相對分散,維修維護人員有限,理論上說,實施所謂“萬點受控”,是徹底解決目前生產設備運行管理及監測的有效手段之一,這也是目前國家所倡導的物聯網概念。同時,對于設備運行時的一些諸如振幅、壓力、溫度、環境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不僅可以實現對生產設備的狀態監測、故障預警,同時還可以對生產設備進行不間斷運行的數據采樣,為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原始數據,這些對于公司的相關部門,都具有很高價值的參考意義。
而像這樣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在遼寧并不鮮見。
近年來,中國移動遼寧公司全面助力遼寧省政府“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沈陽經濟區、突破遼西北”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并大力實施“工業與TD技術融合創新”工程,以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為突破口,面向裝備、石化、物流、建材、冶金等行業推出移動綜合解決方案,面向44個縣的工業產業集群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
在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同時,中國移動遼寧分公司還將為遼寧打造一個分等級、分區域、分行業的信息化合作體系。除了面向鞍鋼這樣的大型企業外,還將面向中小企業,為其量身定做企業移動辦公OA系統、生產管理系統、M2M無線監控系統、購銷庫存管理系統等企業移動信息化產品,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管理、生產、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化和網絡化,降低管理和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移動遼寧公司副總經理郭英翱說:“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中,我們作為企業公民,正積極以移動信息化促進產業內部升級和傳統產業改造,為提升遼寧信息化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記者 吳勇 劉策)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