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汕頭關區出口貨物分類通關改革試點在汕頭海關駐港口辦事處正式啟動。
上午9時45分,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的出口貨物僅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辦結海關手續,成為出口分類通關的第一單。代理企業報關的報關行負責人洪柳媛說:“我們很榮幸成為汕頭海關首家通過出口分類通關放行的企業,整個現場通關過程僅用時不到5分鐘,比以往走F通道放行快了將近40分鐘?!?/span>
據了解,分類通關改革是海關總署構建大監管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企業的貨物在運抵海關監管場所后,向海關傳送電子報關數據,海關后臺計算機接收電子數據后,根據企業誠信程度、貨物品種價格、許可證件等各種要素進行風險計算和評估,并判入不同通道管理,同時向企業發送電子回執,通知企業到現場交單。企業向接單窗口遞交紙質報關單證后,海關讀取報關單條形碼,與電子數據進行對碰,系統將馬上提示貨物適用的通道管理情況,對屬于“低風險快速放行”的貨物,計算機將自動放行,企業馬上可以從放行窗口取得放行憑證。整個作業流程大大縮短,效率明顯提高。
在解讀“分類通關”時,汕頭海關相關負責人用“以風險管理強化監管”、“以誠信換效率”來描述它給海關和企業帶來的變化。海關將綜合考慮企業信用和商品風險兩方面因素,確定進出口貨物的風險等級,對大部分誠信企業的進出口貨物,快速通關;對少數低資信企業的進出口貨物,重點審核、加強查驗,這充分體現對企業“守法便利、違法懲戒”的管理理念。改革后低風險出口貨物海關單證作業速度將大大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整體的出口通關速度。
據悉,近期分類通關將逐步推廣至汕頭海關各海運出口現場,今后這項改革將推廣至海關通關全領域。對廣大誠信守法企業而言,改革提速將大大節約企業運營成本。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通訊員陳岱芬)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