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二號發射示意圖
昨天,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消息稱,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于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任務概述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
本次發射將使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直接奔月軌道。衛星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其間計劃進行2-3次軌道修正,并開展X頻段測控、紫外導航等試驗和空間環境探測。
當衛星到達月球附近,將實施近月制動,進入近月點100公里的橢圓軌道。再經過兩次軌道調整,進入100公里的極月圓軌道。之后,衛星將擇機變軌,進入100公里×15公里橢圓軌道,拍攝后續任務著陸的虹灣預選著陸區圖像,分辨率優于1.5米,并驗證快速測定軌等相關技術。1-2天后,衛星返回100公里環月軌道,繼續技術試驗和科學探測。
>>記者探訪飛控大廳進行最后演練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繼俄羅斯、美國之后誕生的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載人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也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昨天,記者走進飛控大廳,嫦娥二號發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練正在緊張進行中。廳正前方一個長12米、寬4米的巨幅大屏幕,一分為四,分別顯示著來自發射場的畫面、反映衛星飛行軌跡的三維動畫圖以及各測控站、測量船分布圖。身著藍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員端坐在顯示屏前,收集從各測控站(船)發來的數據。位于飛控大廳后側的終端機房的科技人員,與前方人員遙相呼應,密切監視衛星的飛行狀態。
>>探測意義 為開發月球資源做準備
嫦娥二號衛星是我國第二顆探月衛星。那么,開展月球探測究竟有何意義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關專家說,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具有經濟、科技和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將為人類開發利用月球資源做準備。人類已取得的月球探測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礦產,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
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將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所帶動的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的進步,對于促進經濟的發展將帶來牽引和推動作用。
>>專家揭秘 奔月經過五個飛行階段
昨天,北京飛控中心主任朱民才向記者介紹,“嫦娥二號絕不是嫦娥一號的簡單重復,技術狀態變化多達60多項?!彼硎?,嫦娥二號衛星要經過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軌道段、月球捕獲軌道段、環月運行段、試驗軌道段等五個飛行階段,中途要經過多次變軌,控制過程非常復雜。“任何一次軌控異常均可能導致衛星飛行軌道偏離設計軌道,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應急控制,將會影響整個任務。因此,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敝烀癫耪f。
>>氣象保障 天氣平穩不會影響發射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昨天在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從29日到10月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天氣以陰天間多云為主,有陣性降水。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警中心的判斷,預計9月30日到國慶假期前期,空間天氣平穩,太陽活動水平低,對“嫦娥二號”發射沒有不利的影響。陳振林表示,氣象部門會為發射中心做好滾動氣象保障服務。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