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地
公安廳干部被派任的地市,是治安較為復雜的湛江和汕尾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廣東省公安廳干部被派任的地市,均是治安較為復雜的地區:粵西重鎮湛江,在經濟邁入大發展、大跨越階段的同時,涉黑涉惡勢力有抬頭趨勢,在建筑行業、交通運輸、客運等行業尤為突出;粵東的汕尾則一直背負“多事之地”的壞名,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后,毒品犯罪、制販假幣等都是汕尾較為突出的社會治安問題。“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此地民風的彪悍也早已“名聲在外”。
在城市管理的各大系統中,社會治安課題尤顯復雜。作為地級市的公安局長,角色至關重要,既要當好維護穩定的“守夜人”,又要當好改革創新的“領路人”,隊伍建設的“帶頭人”,牢牢掌控和駕馭社會治安大局。
可是,這個公安局長并不好當。在近年來曝光的政法系統貪腐案中,公安系統“一把手”違紀落馬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汕尾市公安局原局長許俊民、茂名市公安局原局長倪俊雄,均因涉嫌嚴重違紀落馬。湛江市公安局原局長何成華調至茂名任市公安局局長。湛江、汕尾兩市公安局長出現了空缺,此時,兩地亟需既能干業務,又善于領導、有魄力,且能頂得住誘惑的干部來挑起重擔。
警務專家認為,省公安廳派出業務骨干到這些治安復雜的地方去啃“硬骨頭”,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期望有能力的官員大膽放開手腳,采取有效措施,啃下“硬骨頭”,讓這些地市的治安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重典治亂
張榮輝去年9月就任,就在湛江掀起打黑除惡風暴,誓言“除惡務盡”
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盡管很多舉措并不能立竿見影,但從張榮輝、馬偉靈兩位官員履新的情況來看,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事一件事踏踏實實地做,總會有得到老百姓口碑的時候。
張榮輝去年9月甫到湛江就任,就在湛江掀起打黑除惡風暴,誓言“除惡務盡”,凡是在線索摸查、案件偵辦過程中敷衍應付,甚至為黑惡勢力分子通風報信、充當“保護傘”的,一經查實,一律依照法律法規從嚴處理,絕不姑息。他還大膽改革干部選拔制度,拿出72個科級干部職位公開競爭上崗,打破了干部管理傳統選拔模式,其目的是讓素質好、能力強、會干事并能干成事的年輕優秀人才,有機會走上領導崗位,發揮“鯰魚效應”激活湛江警隊。
馬偉靈則將過去在省公安廳主抓禁毒工作的經驗移植到了汕尾。陸豐市的“三甲”地區(甲子、甲東、甲西)一度是制販冰毒犯罪的重災區。就在馬偉靈上任后兩個月,汕尾警方向“三甲”地區開戰,誓摘“毒帽”。成效還需時間檢驗,但新氣象讓當地群眾倍受鼓舞。
治病救人,講求“對癥下藥”,此理同樣適用于治安工作。治亂用重典,誰來開藥方?關鍵還是取決于人,尤其是“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