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之后警鐘長鳴
問:這場大火發生后,廣大群眾特別是住在高層建筑的人們對于自身生命安全產生了擔憂。一旦遇到這類火災,應該如何逃生自救?
答:如果遇到高層建筑火災,首先要區分火情,例如火勢是從內向外還是從外向內,根據不同火情選擇不同逃生方法。我在這里提醒幾個注意事項。
如果有煙火從門縫進入,說明外面的通道已經被煙火封鎖,這時候千萬不能開門,并用浸濕水的毛巾、棉被等塞住縫隙,防止濃煙進入。同時要迅速呼救,一是可以用手機向外聯絡,報告自己所處位置;二是可以向窗外扔有關物品或用毛巾揮舞,引起救援人員注意,發出求救信號;三是如果煙氣進入,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生。
逃生一定要果斷迅速。這次上海“11·15”火災里,有9名工程人員既不向上也不向下逃生,躲在屋里,結果全部被有毒煙氣致死。
逃生要盡量走防煙樓梯,逃生前最好用水將衣服浸濕,裹住全身并包住頭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通過濃煙區時,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萬一衣服著火,就地打滾壓滅火苗。
問:通過這場火災,我們應該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答:悲劇警醒著我們,必須時刻繃緊消防安全這根弦。
首先,不僅是這次火災,從更多火災來看,聚氨酯泡沫等易燃裝修材料已經成為當前火災亡人的罪魁禍首。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規定,建筑工地腳手架必須用難燃和不燃材料搭建,杜絕聚氨酯泡沫用于外墻保溫和室內裝修,必須用難燃的物質代替。
其次,對已在正常使用的建筑進行裝修是安全生產的大忌,一定要慎之又慎,存在安全隱患的堅決叫停。
從根本上講,火災的成因極其復雜,火災防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單位、個人、部門、政府四方形成合力,筑牢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最重要的是,火災防控基本知識和火場逃生自救知識應該成為公民的基本常識,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和社會推廣,讓每一位公民入心入腦,共同構建平安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