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駐京辦”沒談成一筆業務
在“后駐京辦時代”這塊蛋糕端上桌以前,王軍(化名)所在的公司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王軍是北京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職員,一直在負責一個名為“模擬駐京辦”的項目。據他說,這個項目在今年初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下達“撤辦令”以前就開始醞釀,當時覺得這個想法順應形勢,和目標人群的需求嚴絲合縫,肯定沒問題。
“模擬駐京辦能省心省力省錢,不用聘任固定工作人員,不用在京高價租房辦公,不用支出高昂的差旅費,就能代理駐京辦在首都辦的大小事情。”這就是模擬駐京辦的口號,也是廣告語。
在王軍看來,駐京辦業務將日趨市場化是個不爭的事實。“目前北京五環內的房價都已經漲到2萬元以上,假若想獨立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0萬元只夠支付一年房租(100平方米內),加上其他綜合費用,年開支最少會在30萬元左右。”王軍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王軍認為,采用“模擬駐京辦”方案,一下子就可以為單位節省最少一半以上開支,而且吃住行及旅行辦公,在京會議或是促銷活動等從此全部不用犯愁,由公司辦妥。
對于這個“金點子”,王軍所在的公司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們甚至制作了詳細的計劃書。可距離王軍公司想出“模擬駐京辦”的點子已過去整整一年,他們一單業務也沒有談成。
“從11月9日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宣布撤銷625家駐京辦開始,我們就覺得模擬駐京辦的項目泡湯了。如果駐京辦都撤走了,還沒有談成一筆業務,那不就等于沒戲了嗎?”王軍在談話中,幾次提到“沒戲”、“泡湯”這樣的詞。
“我們給很多縣級駐京辦所在地的政府辦公室、招商局都發送了模擬駐京辦方案,但至今為止,沒有一家成為我們的會員。”王軍嘆了一口氣。對這個結果,王軍自我總結:其實政府機構不委托我們公司辦事是很正常的。首先,我們要求先付費再辦事,然而在取消縣級駐京辦后,當地政府在財政預算這一塊肯定得取消駐京辦這筆費用,從賬面上就不可能多出一分錢來。另外,駐京辦設立的意義可能更多在于經營人脈關系,現在讓他們的思路從行政行為一下子轉為市場行為,相信不一定能轉過這個彎。
“覬覦后駐京辦時代這塊市場大蛋糕的公司并不在少數,網上很多類似的項目,也有其他公司在做,但是推行下去真的很難,可能是我們的理念太超前了。”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