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慶育 首席記者 鐘志兵 攝
■訪談人物
楊慶育,現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重慶經濟逆勢上揚!2009年,當全市GDP同比增長14.9%時,增速已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三位。今年前三季度,這一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其增速更是達到17.1%。與此同時,重慶的集聚和輻射力,正在大幅提升。
就此,美國《新聞周刊》贊嘆:“重慶已成為中國經濟復蘇的一個新引擎,形成了一道越來越引起世界關注的獨特風景”;11月出版的《中國改革》更以《重慶“新經濟政策”》為題,發表長達15頁的深度解析專題。
這個急速變遷的大都市,未來將走向什么樣的高度?路徑何在?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近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給出了答案:重慶將形成一個政通人和、躋身幸福指數最高的一流現代化城市。他說,本月16~17日召開的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會是一個重要標志,重慶跨步邁入了新征程。
談目標
5年內基本實現“3·14”總體部署
重慶商報:近年來,“重慶經驗”、“重慶模式”等詞語頻繁見諸海內外主流媒體報端,重慶的發展越來越密集地為人關注。在此背景下,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會意義何在?為未來5年的發展做了什么樣的定位導航?
楊慶育:現在來看,重慶發展體現國家的戰略愈加明顯,特別是對破解困擾已久的城鄉、區域和貧富差距等“深水區”,建設新的增長極方面至關重要。過去幾年,重慶沒有辜負中央期望,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重大跨越,探索出了很多好的路。而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復雜,國內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市委舉行這次會議,就是要謀劃和運籌重慶未來5年的方向。
作為熱點城市,未來幾年重慶要做什么,外界都關心。可以說,這次全委會勾勒出了一個清晰的藍圖,就是要把重慶建成特色鮮明的國家中心城市,建成集聚輻射功能強大的經濟中心,成為內陸開放示范區和統籌城鄉改革先行區,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
重慶商報:我們看到,全委會對此提出了很多亮麗而具體的指標,專家認為重慶的決心和勇氣更大了。你怎么看?
楊慶育:重慶幾乎是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也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路子。有了良好的基礎,現在的核心任務很明確,就是要在未來5年內基本實現“3·14”總體部署。如何才能達到?全委會提出了相關指標和數據,是讓大家討論的。但會有一些修改,具體的會體現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這幾天就會正式公布。
談路徑
走民生導向的重慶特色之路
重慶商報:重慶如何在未來5年內基本實現“3·14”總體部署以及全委會提出的目標?
楊慶育:我們要走具有重慶特色的科學發展路子,事實上,全委會也第一次提出了這一概念。這是怎么來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科學發展”是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主線。與重慶實際相結合,我們就總結提煉了這么一條路子。當然,有重慶特色并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民生導向。而且據我了解,各個省都沒有這樣提過。
重慶商報:為何這樣說?里面的經濟邏輯又是什么?
楊慶育:應該說,走民生導向的發展之路,重慶在過去幾年就已經開始探索了,比如說低保標準多次提高,照顧130萬的留守兒童,讓“兩翼”農戶增收,讓貧困學生免費吃上雞蛋和喝上牛奶等,這些都是很具體的。
它的經濟邏輯是什么,薄書記其實很早就講過民生導向發展道路的內涵及相互關系:民生既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重慶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弱勢地區,把有限財力的一半以上投進去,實際上就是現實拉動消費。全社會都要圍繞民
生進行經濟的投入產出循環,這才是民生發展之路的重要特征。
如“民生10條”投入3000億,那不會打水漂,可以帶動以內需為主的消費4000多億,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我很贊同薄書記在全委會上提出的觀點:我市地處內陸,光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很難把經濟發展起來,一定要做好促消費、拉內需這篇大文章。重慶完全可以成為內陸一個促消費、拉內需的高地,一個擁有眾多人口和廣大市場的消費中心城市。
談發展
開放和縮小差距是兩主線
重慶商報:靠出口拉動是過去沿海地區走過的老路,現在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核心就是要改變這一路徑依賴,為什么此時重慶還要提出開放作為一個主要動力呢?
楊慶育:對于外需拉動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在當前大家都提出疑問的情況之下,重慶這個時候反而提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一是因為我們嘗到甜頭,比如去年獲得了41億美元的直接利用外資,今年還會超過60億美元,增長的幅度全國第一,增長的規模西部第一。另外,與沿海老路不一樣,重慶還大力推動“走出去”。我這里有組數據,近5年重慶“走出去”的對外投資,是“十五”期間的15倍,未來5年的力度將會更大。
可以說,加大開放力度,形成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循環,一切資源為我所用,重慶未來5年的發展路子就會越寬,城市競爭力就更強。另外,我認為,要觀察重慶未來的發展,除了開放這條線索外,那么縮小差距就是另外一條線索。
重慶商報:如何理解?
楊慶育:受制于“大城市帶大農村”格局,長期以來,我們的城鄉差距未能得以根本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還比較大。這次提出,未來5年“一圈”與“兩翼”的差距要縮小到2∶1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要縮小到2.5∶1左右。
應該說,這是市委、市政府下了狠心和決心提出來的。說實話,這么高的目標,放在任何地區都是不小的難題。但要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不能等到先富再平均,先兩極分化再縮小差距。重慶未來5年的發展,不會惟GDP是論,而是兼顧效率與公平。
談前景
建成最幸福的現代化城市
重慶商報:現在制定的目標都實現了,5年后的重慶會是什么樣?
楊慶育:我們在“十二五”規劃的整個描述中,都會講得比較清楚,包括關于綜合經濟實力的問題,關于經濟增長極的問題,關于中心建設的問題,關于“五個重慶”基本建成的問題等。
在我看來,到那個時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會是最基本的特征,重慶一定會成為一個政通人和、躋身幸福指數最高的一流現代化城市。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