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經濟快速上升 油企誤判形勢
對于柴油緊張現象,有業內人士質疑稱,有些地方拉閘停電,停止工業生產,以此期望減排達標。但很多企業遭停電后,就自己去買發電機發電生產,導致柴油需求量急速增加。
而姚達明認為節能減排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非主因。“拉閘限電和節能減排并非是今年才有的現象。”
原因一
石油企業錯估需求
姚達明認為,出現柴油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企業在制訂生產計劃時對國內經濟形勢進行了誤判。姚達明說:“石油企業沒有估計到今年突然增加的需求,所以造成了供應緊張的局面。”
對于柴油市場供應較為緊張,業內普遍認為是國內經濟快速上升的一個指標,“柴油主要用于工業、物流、農業和基礎建設四個方面,柴油需求與GDP增幅聯系非常緊密。”
原因二
終端客戶“囤油”
近幾日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下跌,但并沒有改變國際油價整體上升的趨勢,“在預期油價一直上漲的背景下,柴油的終端用戶一般都會提高庫存量,來規避將來成品油價格上漲帶來成本的上升。”姚達明說。
在集體看漲的心理作用下,市場出現了搶購柴油潮,這必然會在短期內增大柴油的需求量。根據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公司的數據,廣州1~10月的柴油銷售數量是223.5萬噸,同比增幅12.58%,銷售價格(批發價)從7088元/噸上升至最高零售價7408元/噸,升幅為4.51%。
正是如此,成品油供應量占到廣東省2/3的中石化,正在全力保障廣東的成品油供給,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現在柴油資源有限,先全力保障中石化系統的加油站,保障銷售終端的供給。
柴油前三季度出口增近兩成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輕柴油的凈出口竟然為270余萬噸,“如果說下半年供應充足,煉油廠生產多一些,多出口一些也無可厚非,可為何在國內柴油供應還保障不了的前提下,在今年前三季度大量出口輕柴油?”一位業內人士質疑。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今年1~9月份,我國輕柴油出口387.65萬噸,同比上漲18.8%;進口114.87萬噸,同比下降26.2%。
中國一直是柴油進口、汽油出口的國家,可今年前三季度突然轉向,“我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快從國外進口柴油,通過補充國內柴油庫存的方式來解決全國范圍的柴油荒。”姚達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