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資紛紛逃離
“國家儲備糖11月22日向市場進行投放”、“政府還將加大政策性糧食市場的銷售”、“國家儲備的食用植物油、大豆和豬肉將陸續投向市場”……在國務院出臺穩定物價的“國16條”后,各部委均相繼出臺多重措施來保持物價在較低價位上運行,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農產品前段時間的漲價明顯存在資本炒作的成分,政策出臺后,農產品價格應聲而落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游資在炒作農產品時,對未來價格有一個上漲的預期,國家各部門宣布穩定物價后,繼續推高農產品價格顯然不現實,在沒有上漲預期下,部分游資就會拋出手中的存貨套現,從而使市場上的農產品供應增加,在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價格的下滑。
但對于一些小品種的農產品,比如類似于砂糖橘這樣的水果類農產品,游資可能還會繼續炒作,因為這些農產品暫時還不會被列入用行政手段進行價格調控的范圍內。
農產品將繼續跌價
“現在農產品出現降價,主要是政策改變了市場的氣氛?!睆V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雖然“國16條”并沒有完全落實,但是已經對市場的心理起到了一定威懾作用。由于農產品前段時間的漲價明顯存在資本炒作的成分,政策出臺后,農產品價格應聲而落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王先慶表示,現在農產品的價格還處在“剛剛開始回落”的區間,隨著12月1日“國16條”正式實施,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后市應該還有進一步跌幅。
但他認為,由于中國的經濟正處在高速增長期,農產品價格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跳水”。而且“隨著價格漸趨平穩,未來依然有回漲的可能”。
記者也留意到,對于此前爆炒的姜蒜價格,目前的價格仍然在高位運行很有可能在這次“風聲”過后繼續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