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杭州市文三路農貿市場的攤販郭大媽以每斤2元的價格出售蘿卜。
菜價上漲的“成本不可逆”性
中國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認為,蔬菜種植等勞動者報酬被長期低估,正呈現“補漲”勢頭。不少人認為,這種由于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菜價上漲,具有很強的不可逆轉性。
陳明均說,蔬菜不同于糧食、生豬,多數品種無法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授粉、澆水、嫁接都需要人工完成,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構成主要成本。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說,城市農民工收入上漲傳導到農村,導致農村勞動力成本上升。山東一些蔬菜產地農民說,由于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許多蔬菜種植都需要雇工,幫工費從每月50元漲到近百元。
除生產外,蔬菜流通其他環節的用工費用也在上漲。據新發地市場統計部門調查,今年5月,河北固安的大白菜地頭價格已接近雇工費用;今年6月,山東濰坊胡蘿卜地頭價是每500克0.10元,雇人收菜、去纓葉、洗凈、裝箱、裝車的費用也是0.10元;在河北唐山,雇工刨土豆、去泥、裝車的費用,已超過單純種土豆的收入。常年在北京與河北間搞蔬菜運輸的一位胡姓司機說,自己的工資從去年每天100元漲到200元。還有的菜販說,去年司機工資月均3000元,現在基本上5000元起步。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在本輪農產品上漲過程中,勞動力消耗是最多的,漲幅也是最大的,這也是菜價大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部門測算,雖然現在種菜幫工費提高,可比城市里的“裝修游擊隊”等最低務工工資標準還低75%,因此還會上漲。而且用工成本上漲是“不可逆的”,從長期來看菜價上漲是大趨勢,大幅回落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