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云南昆明街頭的蔬菜直銷點吸引大批市民排隊購買。昆明市年內將在市民住宅區附近設置不少于300個蔬菜直銷點。直銷點蔬菜價格按保本微利的原則確定,為市民提供平價的新鮮蔬菜。中新社發任東 攝
以下為中央電視臺《新聞1+1》2010年11月24日完成臺本:
——穩定物價,緊急!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團購”這個詞今年是非常的流行,你看有團購房子的,有團購高爾夫券的,也有團購化妝品的,現在“團購”這個詞又出現在了菜市場上,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包括蔬菜,還有肉類這樣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得太厲害了,今天我們就來關注物價。
(播放短片)
解說:
“依法加大市場價格監管力度”就在今天早上,這樣的標題被掛在的發改委網站的醒目位置,而這已經是發改委連續三天發布的第四個強調穩定物價的通知。短短三天時間內,四個通知,從短期應急措施到長效保障機制,再到整肅市場秩序,掌控通脹形勢,發改委的組合拳也被看作是對幾天前國務院通知的回應。
國務院的16條措施被很多媒體形容為一劑“重拳”,而這劑“重拳”要打向的正是不斷上漲的物價,切實保證群眾生活。
而10月份CPI破四,25個月來的新高,事關公眾日常生活的食品類價格更是一路領漲。商務部的數據,11月上旬36個城市,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同比上漲62.4%,民生受到價格上漲的沖擊已經真真切切。
在北方,很多百姓又恢復了冬儲大白菜的習慣。在上海,市民間開始流行組團買菜,集體奔向批發市場。在海南瓊州因為不堪高菜價有市民在綠化帶里種起了蘿卜。在其他很多城市,有居民家的陽臺也成為了種植蔬菜的農場。當普通市民的生活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對于困難人群而言,沖擊則更為明顯。而如何保障包括困難群體在內的百姓生活,減少物價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從中央到地方,最近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開始密集出臺實施,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一組標題:
山西出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給物價“降溫”
北京將向低收入者發放2230萬余元“物價補貼”
部分菜場將減免攤位費
鄭州10項措施穩定物價 農副產品價格下降
消費者:
感覺上平穩一些,不像前段時間漲得挺厲害。
記者:
原來多少錢呢?
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商戶:
八毛。
記者:
現在呢?
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商戶:
現在6毛、五毛多。
記者:
什么時候開始便宜的?
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商戶:
昨天。
消費者:
降低了,降低了。最少平均得有五毛,有的有一塊。
消費者:
降下來心情就好啊,現在降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有些降了一半。
解說:
如今面對各地普遍回落的菜價,也有媒體開始展望年底甚至春節的市場,春節前肉價仍有上漲壓力,年夜飯位子能定,但價格不行。這些報道依舊展示著市場情緒的不安。
主持人:
王教授我們注意到這一次國務院出臺了16條,有人說這是過16條,會想到以前國多少多少條出現在什么領域呢?往往是在房地產領域。所以有人說這次調控物價,菜籃子的水平現在跟房子享受的待遇是一樣,國16條專門出臺了,您怎么看待這個相同的待遇?
王錫鋅(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這種相同的待遇,一方面可能我想是問題應該說比較緊急,就像我們今天標題所說的。因為這里涉及到的應該說是普通居民的這種日常的消費支出,它涉及到很多的人群。那第二個,應該說國務院對這樣一個關注,涉及到民生,甚至涉及到社會穩定的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所以我覺得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緊急和重視,這兩者是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如果說您剛才講到這種國多少條針對房地產調控的話,那不僅也會讓我們有一些擔憂,因為我們看到,這些國多少條出來,針對房地產調控的,其實在一段時間里面,我們對它效果其實還是很難去評估的。那么這一次到底有什么樣有力的措施,能夠真正將這些涉及到民生,涉及到眾多人關注的緊急的問題、大問題,能夠真正做到位,這可能也是接下來公眾非常關注的問題。
主持人:
您是研究政府管理方面的學者,可能有人會覺得,今天談價格把您請到演播室,但是我覺得恰恰請您來要談政府的問題。你看價格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和市場緊密相關的,這個時候政府應當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它在調控價格的一系列的做法里邊,它應當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