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似乎越來越近了。
12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題為《積極穩妥推進房產稅改革》的文章,闡述房產稅開征的影響及一系列操作層面問題?!督洕^察報》隨即報道稱,從權威渠道獲悉,房產稅將于2011年初試點,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對《房地產稅暫行條例》進行修訂,以符合對居民自用房的征稅。試點城市包括上海和重慶。
與此同時,被解讀為“房產稅改革重要基礎工作”上海市房屋狀況信息中心不久前成立。有專家預測,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可能拍板推出房產稅試點方案。
上海已成立房屋狀況信息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月3日公布報告指出,中國4月推出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已對控制房價上升產生一定的成效。但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應對住宅價格高漲的表面現象,而無法解決根本的結構性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提高實際利率、增加房產的持有成本,如通過全面征收房產稅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實際上,房產稅改革已經納入了“十二五”工作的重點。12月2日,財政部稅政司綜合處處長周傳華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房產稅可以成為地方政府重要且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在“十二五”期間房產稅改革將得到穩步推進,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到征稅范疇。
而12月6日的兩則報道,更是讓人覺得,房產稅接棒樓市調控已是箭在弦上。當天,人民日報以半版篇幅刊登題為《積極穩妥推進房產稅改革》的專訪文章,用數據闡述房產稅開征的影響及一系列操作層面問題。文中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房產稅開征與房地產價格為負相關”,“必然對投資與投機者的購買動機產生抑制效果”。
另一個動態正好印證了上述這些消息。近日,被解讀為“房產稅改革重要基礎工作”的上海市房屋狀況信息中心成立,通過它可搜索到上海所有房屋的狀況信息,這有利于“摸清家底”,為房產稅出臺提供政策參考。據了解,上海目前正在積極做好房產稅試點的準備工作。
滬渝試點方案或大不相同
據悉,作為試點城市的上海和重慶,其試點方案其實有很大差別。
按照目前的思路,房產稅將按人均面積為起征點。其中,重慶的房產稅偏重對高檔房、別墅的征收,存量和增量均包括在內。而上海的方案針對新增一般房地產,而且按照人均面積做起征點考慮。
消息稱,設計中的房產稅的稅率為累進稅率,房屋價值高、人均面積大的房屋其稅率更高。按照早前披露的信息,在上海提交的房產稅試點方案中,稅率初定在0.3%—0.4%。照此計算,一套總價300萬元的住宅,年繳房產稅約12000元左右,大約相當于白領的一個多月工資。《經濟觀察報》網站援引權威人士的話稱,房產稅最終目標是對增量和存量都要征稅,這只是時間問題。房產稅被設計為縣市級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
不過,由于一切都還只是傳言和猜測,關于房產稅究竟怎么收,尚有許多疑問。
對房價的影響取決于稅率高低
采訪中,仍有不少觀點認為,目前來看對房產稅不可寄望太高,對房價的影響還取決于房產稅率的高低。
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表示,現在開征房產稅,有多重稅收疊加的嫌疑,相當于增加了購房者的稅賦,因此房產稅不會降低房價,只會提高房價。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也認為,房產稅稅率將會定在一個較低水平,“曾經有過關于實行累進稅率的討論,即按年度征收房產稅,每年的稅率在房屋市值的0.3%—0.6%之間浮動”,且征收對象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因此征收房產稅并不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財政收入。期望通過房產稅來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并不現實。
上海社會科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顧建發表示,房產稅涉及的面太廣,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政府要調控樓價關鍵是要在交易環節征稅,應該是針對收益額進行征稅。
巴曙松由此也建議,政府在推行房產稅改革時,還是要明確房產稅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房地產稅制,促進房地產業的正常發展,并為地方政府提供穩定的稅源。房產稅征收應以促進房地產業正常發展為首要目的,不能因為房地產或宏觀調控需要而讓房產稅承受過多的職能。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