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首屆金融博覽會平頂山市展區
“十一五”以來是平頂山市金融業深化改革和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近幾年,平頂山市政策性銀行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轉變經營策略,商業銀行先后進行股份制改造,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進,證券交易網絡日益健全,各類專業性保險公司紛紛落戶平頂山,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金融業整體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極大增強,在支持地方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促進經濟機構調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呈現出經濟、金融互贏、互榮的良好格局。
金融機構規模不斷壯大,組織體系日臻完善。平頂山金融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以來,初步形成了銀行、保險、證券各業并舉,全國性、地方性金融機構并存,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多樣化金融體系。銀行業:現有1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和2家地方性商業銀行(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和衛東農村商業銀行),另外還有9家農村信用聯社和1家村鎮銀行,共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662 個。保險業:全市現有保險公司市級分公司25家,其中,財險公司12家,壽險公司13家,市及以下營業網點216家,從業人員12000人。證券業:共有各類證券營業部5家,2010年新增2家。
金融市場發展勢頭良好,競爭能力不斷提高。銀行信貸市場規模增長迅猛。截至2010年10月,全市銀行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144億元,貸款余額675億元,金融總量(存貸款總額)在全省僅次于鄭州、洛陽和新鄉,在省內位居第四。資本市場活躍。截止2010年10月,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開戶數達到39萬戶,客戶保證金余額16億元, 2010年1-10月,累計發生交易額68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036萬元。保險市場運行穩健。截至2010年10月,全市13家壽險機構累計實現保費收入達到27億元,同比增長64.64%。12家財險分支機構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36.73%。
金融改革全面推進,地方金融機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十一五”以來,4家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繼續積極推進人事、分配、經營管理和績效考核等多項改革,全面推行公司治理機制;另一方面加快了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全面實現股份制改造。目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已全部完成改制并上市。地方性金融機構改革初見成效。2001年全市1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重組為統一法人的平頂山市城市信用社, 2008年6月改制為商業銀行,2010年11月更名為平頂山銀行,實現了跨區域經營的根本性轉變,鄭州分行已在籌建。農村信用社自2004年開始明晰產權、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各項改革工作進展順利。2007年平頂山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10家農村信用社專項央行票據全部一次獲得人總行兌付。2010年5月在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制成立了平頂山市第一家農村商業銀行——平頂山衛東農村商業銀行。
現金收入持續增加,總體呈現投放態勢。2010年上半年,平頂山市金融機構累計收入現金130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收264.55億元,同比增長25.33%;累計支出現金1328.7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支272.80億元,同比增長25.84%。收支相抵,上半年全市凈投放現金19.72億元,同比增長71.91%。從現金收支項目變化情況看,現金投放和現金回籠均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收支主渠道依然是儲蓄存款,同時,服務業收入、城鄉個體經營收支、農副產品采購支出、商品銷售全呈增長態勢,顯示了平頂山市商業貿易的繁榮。
金融服務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在深化改革和加強管理的推動下,平頂山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領域得到迅速拓展,銀行業務從傳統的存、貸、匯等單一領域發展到存、貸、匯、票據承兌、貼現、回購、大額可轉讓存單、國債交易以及資產托管等領域。同時,電子信息技術在柜臺業務處理、金融機構內部管理、資金清算、金融信息搜集處理發布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金融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