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冬至(12月22日)子時前,在東阿縣廣場西側阿膠亭內,縣委書記張旋宇開啟阿膠井封條,在古樸典雅的《掬水》音樂聲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公司總經理秦玉峰帶領老煉膠工祭典藥王。子時(23點整),秦玉峰首先用木桶從阿膠井中取水,并用扁擔挑到煉膠金鍋旁。老煉膠師傅隨之取水、擔水倒入金鍋。
秦玉峰手捧火炬走至煉膠鍋處點燃鍋下桑木柴,地上桑柴熊熊燃燒,阿膠極品——九朝貢膠開始煉制。同時,東阿縣公證人員在九朝貢膠工藝生產線進行現場公證。
經考證,冬至子時是陰極陽生之時,冬至之時的東阿地下水陰氣最重。烏驢皮屬陰入腎, 可補先天之本,冬至所取烏驢皮陰氣最重,皮張光亮厚實,營養物質儲藏充沛。這樣先擇至陰之時,取至陰之水、至陰之烏驢皮與火相融,煉出的九朝阿膠達到陰陽平衡之極,滋補效果最佳。
東阿阿膠具有2500多年歷史,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因其補而不偏,位列人參、鹿茸、阿膠“滋補三寶”之首,歷代《本草》皆將其譽為“圣藥”。具有滋陰潤燥、益氣養血、延年益壽等功效,素有“國藥瑰寶”、“婦科良藥”、“藥膳佳品”、“食療妙藥”等美稱,而九朝貢膠更是阿膠中極品。恢復這一傳統阿膠制作技藝,不僅可以將中醫藥的血脈留住,還可以讓更多的現代人體驗民族醫藥的博大精深。
東阿阿膠因出山東省東阿縣而得名,融合中醫理論的性味、歸經,以及“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底蘊極其寬泛豐厚,正因為如此東阿阿膠制作技藝才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1日,為期三天的中國第二屆冬至膏滋節暨東阿阿膠文化節在山東省東阿縣拉開帷幕,本次文化節包含九朝貢膠點火取水煉制儀式,啟動全國“雙品牌”合作工程,中華中醫藥學會膏方標準化研究及人才培訓基地揭牌等。阿膠生產大省山東省正在推動成立阿膠行業協會,以規范阿膠行業的無序競爭。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陳曉蓉)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