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的情況在中國還實在稀有,鮮見有如此為虛假新聞擔責的媒體和老總。多年來,虛假新聞報道屢禁不止,綿綿不絕,以致主管部門三令五申,數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雖見成效,卻新聞打假依然未有窮期。盡管“假”始終與“真”相伴,且虛假新聞報道成因復雜,所以無數新聞報道中夾雜著若干假新聞也不足為奇,但當前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是,有一些媒體老總對報道失實不以為意,為新聞打假不以為然。一旦自己媒體的虛假新聞“中選”,并不是首先查明原因,追究責任,舉一反三,引以為戒,更不會自我檢討、引咎辭職,而是惱羞成怒、大光其火,對打假者興師問罪。如此心態,如此作派,虛假新聞焉得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籠作祟?
更何況,當下各種新興媒體迅速崛起,信息傳播方式日趨多樣。因此,海量信息泥沙俱下、良莠難辨。而把關、防范的長效機制還未有效地建立起來,鞭撻虛假新聞每每是“短促突擊”,成了權宜之計。
最近,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全國新聞戰線深入開展“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這項活動將為期半年。這雖然表明中央對新聞真實性的高度重視,卻也在一個側面說明虛假新聞之猖獗及危害之烈。因此,主流媒體更應擔負起凈化新聞環境,維護新聞真實與純潔的責任。這次,《中國新聞周刊》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前車之鑒,各地各種媒體的老總當深長思之、好自為之。
來源:東方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