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王選與妻子陳堃銶一起查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輸出的排版膠片。 新華社發
“只要我們還讀書看報,就不應該忘記王選。”王選院士主持研制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使漢字印刷術“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實現了中國印刷技術的第二次革命,他被稱為“當代畢昇”。
王選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58年畢業留校在無線電系任教。1975年投入到“漢字精密照排系統”項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華光Ⅰ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華光Ⅱ型到方正93系統共五代產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統。199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出任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顧問,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職。1995年起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6年,他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
王選是當代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是舉世公認的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大學選擇專業時,他看到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中把計算技術列為重點發展學科,又了解到未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對國防和航空工業產生巨大影響,便毅然決定攻讀當時冷門的計算數學專業。大學畢業后,他以巨大的熱情投入計算機應用研究工作。他敏銳地意識到國家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中“漢字精密照排系統”的研究成功將引起中國報業和出版印刷業的深刻革命,項目的巨大價值和技術難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毅然決定用數字存儲方式,跳過當時日本流行的第二代機械式照排機和歐美流行的第三代陰極射線管照排機,直接研制國外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發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壓縮、高速還原和輸出方法等世界領先技術,成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技術核心。1979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主體工程,從激光照排機上輸出了一張八開報紙底片。1981年后,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方正彩色出版系統相繼推出并得到大規模應用,實現了中國出版印刷行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成為中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杰出典范。
他對科研項目的市場前景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是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先驅,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上世紀90年代初,他帶領隊伍針對市場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頁面描述語言為基礎的遠程傳版新技術、開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統、新聞采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引發報業和印刷業三次技術革新,使得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占領99%的國內報業市場以及80%的海外華文報業市場。他積極倡導產學研結合,在北大方正集團中建立起從中遠期研究、開發、生產、系統測試、銷售、培訓和售后服務的一條龍體制,還力主由北大計算機研究所與北大方正集團共同成立方正技術研究院,走出了一條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成功道路。
王選是科學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師的優秀典范。他一生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始終孜孜不倦地埋頭于艱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間也沒有停止過。他以提攜后學為己任,甘為人梯,為培養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輕的學術骨干嘔心瀝血。2002年,他用獲得的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及學校的獎勵金共900萬元設立“王選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和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從事具有基礎性、前沿性的中長期科技創新技術研究。在他的培養下,一批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學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王選在計算機應用研究和科學教育領域里的重大成就,贏得了祖國和人民的高度評價,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贊譽。他1985年獲首屆中國發明協會發明獎,1986年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1987年獲首屆畢昇獎,1987年和1995年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中國專利金獎,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王選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來源:新華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