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你很難想象這位最高科技獎得主竟然將記者從家里“趕”了出來,成為記者多年采訪生涯中絕無僅有的一次“遭遇”。
隨著國家主席江澤民的頒獎,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頃刻間成為舉國皆知的新聞人物。黃昆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黃昆有何德何能,成為繼吳文俊之后基礎研究領域問鼎最高獎的第二人?面對榮譽,他又緣何如此“拒絕”記者采訪?
“說實話我還是有點怕他”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國做研究,而是當時和黃昆同住一舍的時光。”時隔數十年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對黃昆的認真仍然念念不忘。當年從燕京大學畢業后的黃昆到西南聯大任助教時,和年小幾歲的楊振寧同住一屋。
那時的黃昆和楊振寧都年方二十出頭,總是喜歡縱論天下,相互頂牛。而黃昆往往都將話題引向極端,引發無休止的爭論。有一次,為弄明白量子力學中“測量”的含義,他們從白天一直討論到晚上,最后是上床后又爬起來,點亮蠟燭,翻看權威資料來解決爭論。“正是這些爭論,使我找到了科研的感覺。”楊振寧說。
黃昆較真,不光是楊振寧的感受,在圈內也早就出了名,有時甚至讓人下不了臺。1951年,學有所成的黃昆留英歸來,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有一次,北大物理系一位教師評教授職稱,大多數學術委員都覺得不錯表示同意,而黃昆卻“固執己見”:“就他那水,給他一個副教授就不錯了?!?/p>
較真換個角度說,其實就是嚴謹。夏建白,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去年剛剛當選為“新科”院士。雖然和黃昆為師為友數十年,但談起這位老師,至今仍然有些發怵:“說實話我還是有點怕他?!?/p>
黃昆讓人“害怕”,別無他因,而是因為他對自己、對他人要求都比較嚴。從1977年擔任中科院半導體所所長后,半導體所成為他至今工作和學習的地方?!耙话闳送非髷盗?,頻繁出成果,而他要求我們少而精,做出高水平、高質量的工作?!毕慕ò渍f。
對于問題的每一個環節,黃昆總是反復推敲。他雖然不贊成用繁瑣的數學方法來研究物理問題,但在需要數學推導和計算時,又十分仔細,反復多遍。黃昆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也嚴格要求中青年科研人員,對他們撰寫的論文往往多次修改,以致于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見有時覆蓋了原稿。
正是這種嚴謹的精神,使黃昆半個世紀以前的研究成果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考驗,相關論文至今仍年均被全世界的同行引用6至7次。
“我沒有‘照貓畫虎’的習慣”
玻恩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黃昆和他曾經在1951年合著一本固體物理學的“圣經”——《晶格動力學理論》,這本書直到1985年還第三次再版。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寫給愛因斯坦的信中說:“書稿內容現在已經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論,我能懂得年輕的黃昆以我們兩人的名義所寫的東西,就很高興了?!?/p>
然而,當黃昆評價起這本在國外被人像圣經一樣放在書桌上的權威著作時卻淡淡地說:“這本書也不是特別突出?!?/p>
《晶格動力學理論》僅是黃昆年輕時代在科研領域攀登的一座高峰。從黃漫射到黃理論、黃方程,從1945年到1951年,在英國求學的五、六年間,黃昆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接連取得創新性的重大成果。1977年,在“闊別”科研生涯近30年后,年近花甲的他壯志不墜,再次開創了第二個春天,提出“黃-朱模型”,解決了20多年來科學界在超晶格領域存在的疑難問題。
談到科研上的這兩個重大時期,黃昆說:“年輕時我的工作特色鮮明,但是沒有再往下深入;后來在深度上比以前要好,解決問題的復雜性質要比年輕時強?!?/p>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這就是黃昆的治學品格。他不喜歡翻閱文獻資料,喜歡從“第一原理出發”,去探尋物理世界的奧秘?!拔椅墨I看得比較少,因為那樣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變成書本的奴隸。自己創造的東西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對我來說,后者要困難得多。學別人的東西很難,而自己一旦抓住線索,知道怎么做,工作就會進展很順利?!闭沁@種治學風格,使黃昆在學術上屢屢攻城掠地,一系列以他姓氏命名的“黃”理論就是例證。
“我喜歡與眾不同,不喜歡隨大流。如果跟著大家做,就沒有什么意思?!闭勂饎撔拢S昆這樣評說自己。剛上中學時,在伯父的要求下,黃昆除作業外還要去做數學書上所有題目,“不僅使我數學很熟練,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忙于自己做題的黃昆很少去看書上的例題?!斑@一偶然情況有著深遠影響,使我沒有訓練出‘照貓畫虎’的習慣?!?/p>
“請尊重我的隱私權”
在科學界赫赫有名,在公眾面前默默無聞,這是頒獎前黃昆的生存狀態。而當記者接觸黃昆時卻發現,科學家的頭腦、數十年的風雨生涯使他異常冷靜,甚至“真實”得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我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沒有什么神奇和驚人的地方?!秉S昆的低調比吳文俊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記者的百般爭取下,雖然他答應采訪,但只能給一個多小時;雖然應允記者去他家,但卻只能看不能問,“否則無法向夫人交代”,條件相當“苛刻”。
黃昆位于中關村的家,是套小三室的房子。狹窄昏暗,堆滿了,顯得非常擁擠,門口一古色古香的木箱子上是中科院物理所在他70華誕時贈送的8個字:“壯志不已,耕耘不輟”,客廳兼臥室的墻上是一幅一米多長的松竹梅“三友圖”。
十幾分鐘的采訪變成了無聲的“參觀”,而始終坐在沙發上的黃昆夫婦在翻閱著報紙?!叭缃竦膱蠹執窳?,翻起來比看還難?!边@是家庭采訪中黃昆所說的唯一的一句話。
而黃昆的夫人--李愛扶更“絕”?!罢堊鹬匚业碾[私權?!庇浾邉傁腴_口問問半個世紀前,是什么原因促使年輕的她從英國遠渡重洋來中國和黃昆喜結連理,是什么使他們攜手共渡風風雨雨,誰知她卻搶先表了態,“我想知道你們什么時候走?”
“我很高興,但也很不習慣。得獎意味著要占據我不少的精力和時間,像你們訪問我?!秉S昆實話實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巨大的榮譽和獎勵,這對相濡以沫半個世紀的老夫婦在捍衛著自己寧靜的生活。
對小他7歲的夫人,黃昆打出了“90”的高分?!胺彩呛退佑|的人對她的品格都有很高的評價,她不僅是個好人,而且很有能力。”的確,青年時代屢有斬獲的黃昆背后,一直有這位異國賢內助的默默奉獻,著名的黃理論實際上是“黃-里斯理論”,是夫妻二人智慧的共同結晶。如今黃昆先生身患帕金森病,“我扣扣子都有點困難,家里90%的事情靠她去做?!?/p>
黃昆還在工作著。雖已83歲高齡,雖然身患疾病,他現在仍然堅持每天上午去研究所,和年輕人交流探討,或者翻閱資料,處理文件。2001年,一生和微觀世界打交道的他,還牽頭和其他5位院士一起大聲疾呼:國家應當組織充分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參與占領世界納米科技的制高點。
一生不事張揚,一生默默耕耘,為科技事業鞠躬盡瘁,這就是一個真實的黃昆。83年的人生歲月里,黃昆以他的嚴謹和創新,以他的勤奮和率真,在固體物理學領域豎起了一座座豐碑,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也在人們的心目中銘刻下了四個大字:“真人”黃昆。
來源:新華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