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些是“道德利令”
湖北大學教授劉川鄂認為,《三字經》、《論語》等國學作品,是在農耕時代留下來的作品,其中有些內容是“道德利令”,是在一種不平等的身份和心態中進行的,它與現代意義上的人道關懷不可同日而語,也不利于現代個體人格、公民意識的培養。
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過《弟子規》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被人問這幾年講國學覺得最大的難處在哪里?他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是會吃虧的。
網友:有了解原著的權利
經典是否一定要“去其糟粕”,才能讓學生閱讀?一些校長、老師卻對其表示質疑。部分網友更指不少經典被斷章取義,造成誤導。“一句‘以德報怨’,直到進了大學,我才知道孔子說的其實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管古人觀點是對是錯,我們至少應該有了解原話和原著的權利吧?”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