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改變雙邊貿易格局 或致“兩敗俱傷”
海關總署發布的今年1~3月我國對外貿易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累計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為順差139.1億美元。這是我國6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其中2月份73億美元逆差創出7年來最大單月逆差值。
但是,就在今年一季度,中國加工業貿易順差達771.1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加工貿易,第一季度我國逆差將達781.3億美元,折合年率3125.2億美元,即中國將成為貿易逆差國。所以,如果按美國要求削減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只能削減加工貿易。
因此,美國為了改變這一趨勢,必須使國內生產加工的利潤率趕上并超過海外利潤率。這里的海外是指全球,主要不是中國。因為,截至2009年底,美國海外直接投資總存量中對中國的投資僅占1.41%。
與此同時,對于中國削減加工貿易的困難在于地方就業和經濟增長。仍以蘋果公司為例,每年,僅蘋果一家給富士康、廣達、和碩、宸鴻和勝華等的訂單,就約達1000億元人民幣,直接帶動中國千億GDP,解決上百萬人就業。因此,現階段削減加工貿易對中美雙方均尚不可行,如果操之過急,將不利于中美兩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而隨著深入了解到貿易結構下的經濟關系實質,也許本不必要的沖突就會隨之化解。
由雙邊到全球 國際經濟穩定是重要前提
面對全球性挑戰和兩國間存在的問題,中美分別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發達國家,客觀上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協調。雙方通過對話、溝通、協調,可加深相互了解,增信釋疑,有助于減少或化解兩國關系在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潛在風險,對于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輪中美對話除雙邊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外,還將對涉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東北非形勢對地區和世界經濟影響、日本特大自然災害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對世界經濟強勁、持續和平衡增長所造成的影響等議題進行討論。畢竟,國際經濟和生存環境的穩定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前提,希望通過以上討論,促進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復蘇、減少全球經濟不平衡,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正如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5月6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所說,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既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通過討論,促進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復蘇、減少全球經濟不平衡,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新網財經頻道)
來源:中新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