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向她透露,“隔壁‘國際部’環境好,不排隊,孩子和家長都不受罪。可是價格貴,一次掛號700元,打個點滴要三四千元,孩子看個急性肺炎下來就要花兩萬元。不過那不是醫保醫院,你要是有錢,以后就去那里看?!?/p>
另一位母親說,“我親戚的小孩兒從太原跑到北京來看骨科,折騰了兩個月,兒童醫院、兒研所、中日、積水潭都跑遍了,每天早出晚歸,花了10多萬,最后還是診斷不一。這異地不能醫保報銷,而且大人的工作都耽誤了!”
還有位母親勸她,“小孩兒看病可比大人費錢多了。你自己看病能省,可是為孩子看病花錢你不敢省啊。讓你跑哪個醫院,做什么檢查,你就老老實實做吧!而且給他看病,你要請假、打車吧?要是大病,你得托人送禮找醫生、排手術時間、擠床位吧?這些擺不上臺面的錢大了去了!”
眾人的生活經驗,大大增強了高巖對于未來醫療支出的預期?;丶液螅邘r便給女兒買了份商業醫療保險。此外,每月還和老公儲蓄1000元,作為女兒的醫療基金。
與此同時,高巖也開始考慮雙方父母的醫療問題。高巖父母年紀都過了60歲,而且有高血壓、心臟病??紤]到醫保里面還是有很多是“有自付”的項目,高巖曾咨詢商業保險。不過保險公司要么“拒保”,要么提出了很高的保費。所以高巖夫婦也開始每月給雙方父母各攢1000元做醫療基金,她的目標是攢出50萬元看病錢以防萬一。“再不敢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了?!?/p>
“其實我們家人現在都還是挺健康的。我存錢,主要是擔心?!备邘r說,她一是擔心孩子擠在醫院受罪,而要去私立醫院就要多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錢,所以要攢些錢;二是擔心家人患大病、重病,那么全家都可能“因病返貧”,所以也要攢錢。“老話說了,‘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要是醫保能全報銷就好了。”
(文中李秀榮是化名)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