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湖水面都在縮小 河流水質下降頻現死魚
江蘇作為最不缺水的“水鄉”今年也遭遇大旱,江淮及蘇南降雨偏少七成。4月份該省降雨量更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低。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南地區基本都出現了較嚴重干旱,江淮之間局部和蘇南大部分地區出現重度干旱。泰州、南通、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多市降雨量為60年來最低,宜興、高淳、溧水、盱眙等縣市出現特大干旱。
江蘇南京遭遇1951年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旱情,目前石臼湖已經干涸。南京市目前已經啟動抽長江水為石臼湖補水方案。從5月17日至24日一周時間,借秦淮河河道,把長江水引入石臼湖,解決湖區缺水的燃眉之急,這是南京建國以來最大一次抗旱調水工程。
目前,江蘇大中小水庫蓄水都不足,對比去年10月中旬及目前的衛星遙感監測圖,大湖水面都在縮小,全省三湖一庫蓄水比往年同期少10億立方米,比正常蓄水位少了23億立方米,可用水量只有22.6億立方米,是往年的68%。太湖每天補100多個流量,水位仍跌至歷史最低。
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淮河流域降水仍然偏少,江蘇沿江潮位比往年同期偏低1到2.2米。由于河床普遍水位偏低,加上天氣氣溫升高,南京的玄武湖和秦淮河等靠長江水循環的河流和湖泊都出現了水質下降、大量死魚和魚因缺氧跳出水面的事件。
至5月上旬前期,淮北的丘陵高亢地區出現中旱,局部重旱,對小麥種植造成影響。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和農時季節的推進,河湖庫的蒸發量和農業用水量還將大幅增加,預計湖庫水位將繼續下降,抗旱供水形勢日趨嚴峻。江蘇的江水北調、江水東引、引江濟太三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目前已全部開啟,全力調水。